首頁>專題>喜迎二十大>二十大代表風采
【二十大代表風采】方勤:當好中華文明優秀文化傳播者
本報記者 毛麗萍
35年前,一位年輕學子帶著對家鄉一份特殊的情愫,奔赴北京大學。他的家鄉武漢,有一處美麗的文化遺產叫盤龍城,是長江燦爛文明的代表。作為一名考古專業新生,這次啟程也為他錨定了一生的使命和方向。他就是黨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
方勤正式開始文物考古工作是從天門石家河遺址開始的。那一年,120萬平方米石家河遺址被確認,在中華文明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有幸參與和見證了這一時刻,也堅定了我從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初心。”方勤說。
自此,他組織對曾國系列考古,出版專著《曾國歷史文化——從“左右文武”到“左右楚王”》,為先秦國別史研究建立標尺;他擔任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湖北省博物館館長,為研究和傳播中華文明和優秀傳統文化勤奮擔當、孜孜不倦。
一切執著與寂寞的堅守也在為新的啟程耕耘鋪墊。2019年,科技部、國家文物局分別啟動“中華文明探源研究”和“考古中國”項目工程。方勤作為長江中游研究組組長,帶領湖北聯合湖南、安徽、江西、河南等省以及北京大學、武漢大學等科研院所,多學科聯合攻關,聚焦“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等重點項目開展研究。
“黨的十八大以來,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要求,極大豐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內涵。作為一名文物工作者,要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堅持‘兩個結合’,堅持在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方針下承擔好工作任務。”方勤表示,“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華文明故事的基礎在挖掘和研究、做好內容闡釋,把科學、權威、正確的觀點傳導給觀眾。不論是對考古研究工作者還是對普通民眾而言,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所帶來的吸引力和魅力就體現在文化自信上。”
2017年,方勤參加《國家寶藏》節目回來后發現,如今走進博物館的參觀者有70%是年輕人。“這也反映出博物館已成為一個輕松愉悅的文化鑒賞場所。那么我們在闡釋內容時,也要結合時代特點,關注不同觀眾群體的接受方式,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增加展覽的參與性、互動性,提升展覽的吸引力。”
2018年,湖北省博物館還承擔了中印元首外交的文化客廳。近年來,湖北省博物館先后在美國、俄羅斯、印度和意大利舉辦各種展覽,很受歡迎。方勤說:“中華文明如何更好適應人類現代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國際大舞臺上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在世界范圍內彰顯其永久魅力,需要我們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讓中華文明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精神指引,實現中華文化新輝煌。”
薪火相傳、代代守護。2020年武漢疫情防控期間,方勤及其工作人員對館藏文物80天的封閉守候就是平凡而崇高的詮釋。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