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喜迎二十大>二十大代表風采
【二十大代表風采】于吉紅:用科技夢助推中國夢
在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時代大潮中,有千千萬萬的科技工作者,為中國科技事業的發展而不懈奮斗著,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化學學院教授于吉紅就是其中一位。
1985年,于吉紅進入吉林大學化學系,師從徐如人院士,先后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隨后在香港科技大學和日本東北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1995年博士畢業后留校任教至今,是國際無機合成、納米科學及固態化學領域的杰出科學家。
“老一輩科學家唐敖慶、匡亞明等,特別是我的導師徐如人先生對科學無私奉獻、執著追求且淡泊名利的精神一直感染和激勵著我不斷追逐理想和事業。”于吉紅說。她在科研的道路上潛心治學,在功能分子篩納米孔材料的創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其研究積極推動了功能材料的分子工程學這一基礎前沿科學領域的發展。相關重要創新成果發表在《科學》《自然》等世界頂級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
在傳統合成中,分子篩的生成過程一直被認為是“黑匣子”。如何實現功能導向,定向設計合成分子篩材料是現代合成化學的前沿性和極具挑戰性的課題。自1998年從國外完成博士后研究回國以來,于吉紅一直堅守在這個研究領域,不斷挑戰難題,守正創新。她帶領團隊建設分子篩合成數據庫、結構數據庫,在國際上較早地提出以理論模擬、數據挖掘和高通量實驗相結合指導分子篩定向合成的策略;成功合成出多種新型分子篩拓撲類型,實現了我國在分子篩新拓撲結構類型創制方面零的突破;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羥基自由基加速分子篩成核的晶化機制,為分子篩材料的高效及綠色合成開辟了新路徑。
同時,于吉紅也在不斷思考,嘗試通過跨學科交叉研究,突破對分子篩材料的原有認知,將分子篩的應用拓展到儲能、光電、傳感等領域。2021年,于吉紅團隊研制了一種全新柔性固態鋰空氣電池,是分子篩固態電解質應用的新突破,在柔性電子產品中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盡管科研任務很繁重,但于吉紅依然堅守教學一線,建立前瞻性的本科生課程體系,將國際前沿成果引入課堂教學,實現以科研反哺教學。她甘為人梯、獎掖后學,已培養博士70余人,其中40余人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涌現出一批青年拔尖人才。2018年,于吉紅所帶領的教師團隊入選全國首批“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019年,于吉紅榮獲“全國模范教師”榮譽稱號。
繼黨的十九大代表之后,此次又光榮當選二十大代表,于吉紅表示,未來仍將堅守科研教學一線,把發展科技第一生產力、培養人才第一資源、增強創新第一動力有效結合起來,更好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以“科技夢”助推“中國夢”,為祖國科教事業的振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本報記者 高峰)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