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大文章”
——全國政協“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題調研綜述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經濟大局。
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其就業是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不僅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還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今年,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空前,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規模和增量都創歷史新高。同時,受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企業吸納就業能力普遍下降,更加劇了供需矛盾。
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從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到國務院召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強調要推動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從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穩崗拓崗的政策舉措到教育部、人社部等有關部門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成為中央關心、社會關注、群眾關切的熱點問題。
全國政協也十分關心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7月25至29日,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調研組圍繞“持續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專題,赴黑龍江、內蒙古調研,曾在2020年8-9月率隊圍繞“重大疫情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問題”赴湖南、廣西開展民主監督性調研的全國政協副主席盧展工出席了內蒙古段調研。委員們一路走、一路聽、一路看,充分了解情況,深入交流研討,圍繞如何在重大疫情下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建言獻策,也為全國政協即將在8月下旬召開的題為“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的第二十三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做好充分準備。
調研組在黑龍江省調研
問題導向 匯聚合力
“當前,2022屆高校畢業生已經基本離校。根據各地各高校上報的就業數據,截至7月18日,2022屆高校畢業生去向落實率低于去年同期,去向落實人數略高于去年同期。”調研伊始,全國政協委員、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林蕙青簡要介紹了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基本情況。
這一數據與調研組在黑龍江、內蒙古了解到的情況基本相符。
2022年,黑龍江省共有高校畢業生26.53萬人,較去年增加4.81萬人,增幅22%。截至7月24日,實現就業19.2萬人,較去年增加2.2萬人,畢業去向落實率72.60%,較去年同期下降6.83個百分點。
內蒙古今年高校畢業生約15.7萬人,截至7月28日,應屆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為78.33%,其中研究生55.7%、本科生67.62%、專科生89.39%,與去年同比基本持平。
“從數據上來看,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總體可控,但要確保就業局勢穩定,還是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主任、教育部原部長袁貴仁表示。
困難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用人需求總體減少是最顯見的一條。
當前,部分領域企業生產經營還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就業市場崗位需求總體呈收緊態勢。據教育部學生中心6月組織的抽樣調查,80.8%的高校反映,用人單位崗位需求同比減少,另據對100所就業布點監測高校的抽樣調查,進校招聘的用人單位崗位需求數同比減少約20%。
因為疫情的原因,部分地方就業工作也存在進展滯后的問題。20多個省份推遲了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時間,另有部分省份推遲專升本考試時間,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錄方面,也有省份尚未啟動。盡管各地目前已陸續恢復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和專升本、第二學士學位等考試,但由于畢業生通常會優先選擇升學和體制內崗位就業,仍有較大規模的畢業生處在“等考”和“等錄”狀態。
“預計到錄取結束的8月底,將有大批招考失利畢業生進入市場化就業渠道求職,但那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求職期。”黑龍江省教育廳副廳長解宗軍直言。
疫情背景下,高校就業指導服務也困難重重。高校校園現場招聘活動同去年相比大幅縮減,校園招聘以線上招聘為主,但線上招聘會企業和學生的參與度不高,主動性不強,導致簽約率降低。畢業生離校后,求職更多依賴線上平臺,畢業班輔導員盡管能開展線上輔導和崗位推薦,但效果大不如前。
部分用人單位單方面毀約、“蘿卜招聘”、付費內推、培訓貸、招聘歧視等侵害畢業生就業權益的現象多發,也使得未就業畢業生焦慮情緒加重。黑龍江省抽樣調查顯示,在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中,因缺乏信心,認為難以找到合適工作的占比達41.8%。
為破解高校畢業生就業急難愁盼問題,各地各部門亮出硬招實招。6月,人社部部署開展2022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明確“高頻舉辦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等9項措施,強化政策落實、權益維護、困難幫扶;國務院國資委要求國資央企等集中啟動夏季招聘,精準對接各地央企、國企及高校畢業生的實際需求;科技部將科研助理崗位的開發情況作為國家高新區考核的重要依據之一,要求高新區將30%左右的場地向高校畢業生創業者免費提供。
黑龍江省積極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累計減收失業保險費13.4億元、減輕企業負擔10.1億元,發放穩崗返還金1.08億元,穩定崗位59.8萬人。進一步釋放政策性崗位紅利,事業單位招聘計劃增加到1.7萬人。深度挖潛市場化崗位,深入實施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采取廳領導帶隊、就業協作體組團、高校自主3種形式,走訪用人單位4783家,精準向企業推薦畢業生,新拓就業崗位82307個。建立高校學科專業點“黃牌”“紅牌”預警機制,對連續兩年去向落實率較低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契合度。
內蒙古制定出臺了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實施百萬青年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攻堅行動等政策措施,啟動實施了“創業內蒙古”“技能內蒙古”“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等5項專項行動,先后組織召開全區就業工作座談會,穩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夏季大型招聘會暨就業創業推進會等,對相關工作進行部署推進,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重中之重,逐級壓實各地區各部門工作責任。
“確實應落實好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真正把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地方黨委和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和重點關注事項,進一步加大離校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推進力度。”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徐平表示。
“針對市場化就業渠道拓展,建議加大階段性援企穩崗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吸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補貼、社保稅費減免等扶持政策力度,鼓勵中小微企業更好發揮就業容納器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強說。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原常務副書記、北京市教育系統關工委主任張雪認為,應加強教育系統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建設,進一步整合工作力量,明確職責范圍,加強千萬級規模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同時,也應提升人社部門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參與度,提早介入、統籌推進,推動公共就業資源進一步向高校畢業生群體傾斜。
調研組一行在內蒙古自治區調研
引導預期 基層就業
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也是造成就業數據不如預期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就業壓力加大,畢業生就業期望由“能就業”轉向“就好業”。根據教育部學生中心的抽樣調查,畢業生希望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和國企等體制內崗位的比例達到74.8%,首選民營企業的比例僅為14.8%,而2021屆畢業生中到民營企業就業的占比為52.1%。
人才高消費和就業歧視的并存,也使得考研、專升本熱度不減反升。黑龍江省就業統計分析結果顯示,22.07%的學生參加“考研二戰”,較上年增加6個百分點,選擇專升本學生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有一批畢業生為了考公“二戰”保持應屆未就業畢業生身份而暫緩就業,自主創業意識和靈活就業意愿不強。
不同區域、行業、專業就業形勢差異也較大。以黑龍江大學為例,理工類相關專業就業形勢較好,藝術、文學、教育、旅游管理等專業的就業形勢不好;東南沿海、珠三角等南方發達地區和一線城市對畢業生的吸引力較大,而吸納畢業生留省就業競爭力較弱。內蒙古自治區也反映區內缺乏人才、留不住人才,人才流動現象較為嚴重。
“大學畢業進入社會是高校畢業生人生中的一個分水嶺。盲目就業固然不可取,但對那種基于自我價值認知不清的‘慢就業’也需要警惕,‘慢就業’或‘漫無目的的就業’都是一種對個人、家庭和社會不負責任的表現。”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劉莉表示。
“‘慢就業’現象必須要重視。根據目前就業形勢,需要鼓勵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合理調整就業預期。不要僅關注眼前利益得失,更要多關注行業前景、文化與價值觀分析和國家政策與需求研判,以應對就業市場壓力上升帶來機遇和挑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表示。
“可以通過在高校上公開課宣講等形式,引導畢業生理性擇業。”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黨委書記劉林說。
在這方面,內蒙古自治區頗有心得。今年以來,內蒙古高校一直通過開展就業先鋒行、大學生就業創業典型事跡宣講進校園、基層就業和參軍入伍典型事跡展映等,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積極投身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就業創業。截至7月底,參與學生人次達35.51萬。
呼和浩特市也推出一系列政策,引導大學畢業生留呼就業,比如全面實施高校畢業生零門檻落戶制度,建立公租房、保障性住房、人才公寓、普通商品房等多層次、全方位住房供給體系,緩解高校畢業生住房壓力。加大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力度,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最高可申請50萬元,小微企業最高可申請600萬元擔保貸款。首次推出引進人才一次性人才獎勵項目,對全市“六大產業集群”規上企業新引進人才,給予博士研究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2萬元一次性人才獎勵。
“我一直覺得看就業不僅要看簽約率,還要看高校留在本地的學生有多少。在廣西,下基層、留本地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希望能夠通過政策吸引,打開大學生基層就業的市場和空間。”全國政協常委、廣西民族大學校長謝尚果表示。
“建議進一步健全畢業生到西部、基層工作政策,推動實施城鄉社區專項計劃等新的基層項目,用更大力度的政策激勵,幫助畢業生打消基層就業落差大、待遇低、回不來的思想顧慮。”林蕙青表示。
也有委員提出,應調整就業專項資金支出結構,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專項基金,將教育系統開展畢業生就業工作納入就業專項資金使用范疇,保障高校開發就業市場、推進就業研究、引導畢業生下基層等工作。
鼓勵創業 重點保障
在黑龍江調研期間,黑龍江大學的科技文化創業園給調研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2002年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9所創業教育試點院校以來,黑龍江大學先后獲批建設“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50強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2022年7月被黑龍江省推薦為國家級“雙創學院”。學校以就業創業課程為核心,建成4年不斷線就業創業課程體系,形成就業創業課程“課、賽、咨詢”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連續10余年舉辦企業冠名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等賽事,提升學生實踐技能。“課項賽孵轉”全價值鏈建設,注重專業教育教學和學生實踐能力提升,通過創新實驗室、學生科技文化創業園、大學科技園承載學生實踐能力拓展功能。2004年學校在全國率先建設了4000余平方米的大學生科技文化創業園,后幾經改擴建,園區面積達到5800平方米,逐漸發展成具有初級孵化平臺——師生創客社區,中級孵化平臺——學生科技文化創業園,高級孵化平臺——創業工場多級孵化功能產教融合基地,“學校主導、教師參與、學生自主、企業介入、政府扶持”的創新創業服務指導模式逐漸成熟。
黑龍江省綏化市也積極鼓勵創新創業,開發企業崗位資源,落實求職創業補貼政策,為2022屆870名高校畢業生發放補貼87萬元。印發《2022年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實施方案》,共為287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829萬元,開展國家級創業師資培訓班2期共培訓60人,大幅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水平。
“在我看來,創業是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的就業,因此更具價值。在扶持學生創業問題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搭建更多平臺和載體。”劉莉說。
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朱之文也認為,應針對自主創業新趨勢,加大社會保障力度,落實畢業生創新創業的資金、場地、服務支持,鼓勵更多畢業生敢于嘗試、敢于創新。
“還應進一步探索適應新就業形態的政策支持體系,堅持支持與規范并重,促進新就業形態健康發展,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為畢業生提供更寬松的就業環境。”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內蒙古自治區委會主委、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廳長孫俊青表示。
把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的、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幫扶對象也是委員們的共識。大家認為,應將就業困難群體就業幫扶作為就業工作重中之重,通過精準摸底、建立臺賬、分類指導、重點幫扶、科學引導等方式,關心關注就業困難學生。
在這方面,黑龍江省大慶市積極行動,對258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提供“一人一檔”“一人一策”精準服務,為每人至少提供3-5個針對性崗位信息,及時兌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25.8萬元。同時,與有就業意愿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普遍聯系,基層勞動保障平臺340職工每人對口幫扶8-10名,定期詢問情況,講解就業政策,提供就業崗位,推送招聘信息,幫助解決問題。此外,大慶市還對2451名往屆畢業生和長期失業青年重點開展就業援助,為每人免費提供“131”服務,即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薦、1次職業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成功推薦就業1495人。
“幫助就業困難群體畢業生掌握就職技能十分重要,建議讓這些畢業生優先參加個性化就業培訓、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和就業見習,提高就業能力,同時,充分發揮靈活就業‘蓄水池’作用,保障就業困難學生先就業、再擇業。”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表示。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畢業生 高校 創業 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