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要聞
卓越工程師是如何煉成的?
什么是卓越工程師?
卓越工程師善于在工程實踐中解決復雜、綜合性問題,動手能力強,興趣專注度高,勇于創新創造,是工程師中的佼佼者;卓越工程師不是夸夸其談、好高騖遠、見異思遷的人。在7月19日召開的全國政協“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專題協商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張忠陽對卓越工程師給出了自己的定義。
張忠陽認為,培養卓越工程師,是高校與企業的共同使命。“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否則難以行穩致遠;要有豐富的工程經驗,否則難以熟能生巧。”
培養的課程,應由高校和企業共同商定。通用的數理基礎課程不能少,要求也不能降低,還要增加從業所需的多專業課程。張忠陽建議,學生本科期間以掌握基礎知識、形成工程常識為主,碩士期間應掌握多學科交叉運用的能力。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主席錢鋒也舉例說:“要探索‘工科+人工智能’‘工科+醫學’雙學位、主輔修等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既掌握工業生產、工藝、研發、質量檢驗等專業知識,也了解物流、法律、環保、安全、項目管理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與工程學科融合。”
張忠陽說:“一定要多給動手機會,包括本專業之外的各類工程實踐的機會,有條件要上生產線實習,條件欠缺時也要安排長時間觀摩思考的機會。”
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不是一次性教育就可以完成的,怎樣建設一流師資隊伍,保障高校和企業都有參與的積極性?錢鋒建議:“一是出臺政策,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層次工程科技人才到高校任職或兼職,引進和培育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二是鼓勵制造業和信息技術領域教師對于工程技術難題開展跨學科研究;三是將教師解決企業實際工程問題作為崗位考評的重要指標。”
“沒有思想難成大器,卓越工程師必須塑造獨特的精神品質。”張忠陽提出,卓越工程師不僅要有優良的專業素質,還需要有實業報國、敬業奉獻、規范嚴謹、開放合作、精益求精、敏銳審美的精神素養。他建議,既要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也要盡可能創造國際交流機會,逐步塑造中國卓越工程師的風格和品牌。
醫學領域同樣呼喚“卓越工程師”。“我國醫學人才培養的模式需要緊密結合我國醫療國情,注重醫學創新型人才尤其是具有突破思維的人才培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心律失常中心原主任張澍提出,要完善醫學人才培養的“全周期”模式,醫學人才培養的周期非常長,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給予人才成長的空間與支持。(本報記者 包松婭 見習記者 張園)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