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奮斗者正青春>照片里的青春
照片里的青春 | 作為記者,他見證了香港回歸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開欄的話
激揚青春夢,奮進新時代;不負青年志,赤心報國家。政協委員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在各自領域艱苦奮斗、奉獻青春、建功立業,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很多委員用照片記錄下了奮斗征程中的難忘瞬間,那是青春的回憶,也是時代的印記。為此,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推出《照片里的青春》專欄,采訪政協委員或約請政協委員撰文、拍攝視頻,通過老照片回憶青春故事,重溫奮斗經歷,以此激勵年青一代,以奮斗之我,圓夢青春中國。
1997年7月1日0時0分0秒,伴隨著鏗鏘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鮮艷的五星紅旗第一次在“離家”156年的香港上空高高升起,屬于香港的歷史新紀元由此展開。25年后,回憶起那個難忘的夜晚,殷強委員十分感慨。“東方之珠/整夜未眠/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讓我們跟隨殷強委員回到25年前的香港,重溫那個回歸之夜。
25年的光陰,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顯得極其短暫。每當檢索、查閱自己拍攝的香港回歸祖國時的資料照片和采訪筆記,記憶就會把我帶回20世紀90年代后期那些難忘的日日夜夜,那一幕幕情景仿佛就似昨天的故事。
1997年7月1日零時,五星紅旗在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會場升起,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陸海空三軍進駐香港接管防務。凌晨1時30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七層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宣告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宣誓就職。
△殷強于1997年6月30日夜晚,在香港維多利亞灣半島酒店前參訪的情景,2小時后舉行的香港主權移交儀式上,香港回歸祖國。
1997年6月29日下午,我從日本東京飛赴香港。抵港后,我先來到即將成為世界傳媒焦點匯聚的地方——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主會場設在會展中心的五層和七層。6月30日24時即7月1日零時,中英兩國政府的香港主權交接儀式,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大會堂五層舉行。7月1日凌晨1點30分,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在會展中心七層的3號大廳舉行,首任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先生與新聞界的第一個見面會則在會議廳接續舉行,世界主要媒體均派代表出席。作為記者,我在會場見證了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夜晚,港島街道上老式的有軌電車叮當地響著,仿佛在告訴馬路上穿行的人們它在分秒不差地照常行駛,車頂上滿坐著的觀光客開心地欣賞著香港夜景。銅鑼灣鬧市區的一個鮮果蔬菜生肉市場,顧客還是川流不息。
六月多雨,氣候變幻莫測。30日這一天基本是在雨中度過的,中午稍稍小了一點。中午一過,民眾們打著傘在維多利亞灣隔海眺望會展中心。在場記者們的雨衣,全部被用來包裹器材,雨傘也同樣用來遮擋三腳架上的相機,雨水順著頭發流淌,全身上下濕得透透的。
此次所攜采訪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攝影器材,出于幾方面考慮,我使用了兩臺配裝馬達的瑪米亞645、一臺瑪米亞RB67以及若干支鏡頭,一臺小型135輕便相機,一臺柯達數碼相機。我將器材全部裝在一個購于香港的防雨鋁合金箱內,外加一個三腳架。與眾多只使用135相機的攝影記者相比,這三臺瑪米亞相機所構筑的影像,今天看來,可能是不計其數的回歸影像中鮮有的120底片攝影作品。
人群中外國游客很多,一家人都身穿黃色雨衣的外國游客,早早來到在維多利亞公園海邊,等待夜晚的到來。下午4點以后,雨變得大了起來,人山人海的維多利亞公園,一片彩色的雨傘在晃動。晚上6點,暴雨似水柱般傾盆而下,愈下愈猛,似欲將百年悲愴洗刷殆盡。
差幾分鐘20點,突然暴雨驟停,恰好到了禮花試放彩排的預定時間,耀眼的煙花禮炮借著這短暫的停雨間隙,沖上天空。之后不一會兒,雨又下了起來。入夜,人越聚越多。從6月30日傍晚至7月1日凌晨的香港回歸之夜,香港萬人空巷,潮水般涌來的人們已經塞滿了維多利亞公園。
23點59分59秒,雨已基本停了,煙云盡散。人們屏住呼吸,瞪大眼睛,瞬間上百朵璀璨的禮花,綻放出耀眼的光輝,升騰的煙火照亮了維多利亞灣的黑夜,中國人期盼了一百多年的時刻——公元1997年7月1日終于到來。
從120相機取景器里看到,此刻美麗的香港半山燈火輝煌,大典會場兩側花燈斑斕,人流如潮涌。維多利亞公園里,一位在現場觀看禮花的人,領子里插著紫荊花旗子,聚精會神拍著那一刻的情景。在維多利亞公園,我路遇一群頭戴綠軍帽紅五星的香港本地青年,他們興奮地喊出了“我是中國人!”,我的120相機里留下了那激動人心的一刻。
回歸帶動的香港內地投資熱、內地學習熱、國語學習熱滾滾而來,香港很多商店開始收人民幣,甚至打出“本店歡迎人民幣,匯率優惠”的標志。內地來港的旅游熱,又使香港商業的發展得到重要促進。
2000年年末回內地高校工作后,我始終關注港澳地區的高等教育和新聞傳播業發展,多次赴港澳地區高校學術交流和訪問。2014年年中,我在香港對多所高等學校和大學在校師生開展的考察研究后,在中國網中國訪談欄目平臺,表達了對香港回歸后的青年一代在學習、成長、積極參與祖國發展建設方面的思考和建議。
△2014年6月香港維多利亞灣一派新景象。
2019年6月末,我在深港澳珠調研大灣區建設情況,駕車通過剛剛落成不久的港珠澳大橋,感受了這一海上交通建設奇跡。
2020年11月初,中國人民大學廣州地區校友會與人大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等機構在廣東大廈舉辦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與創新論壇”,我作為中國人民大學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理事長出席會議講話,呼吁海內外校友們共同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與創新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如今,在祖國的懷抱里,東方之珠的風采浪漫依然,獅子山下的傳奇不斷續寫,香江兩岸的名句仍將代代流傳……(作者:殷強 整理:呂婉瑩)
△本文作者: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委員,北京市僑聯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人大臺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員、人大華僑華人研究中心主任 殷強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