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為美麗“深汕”發展添助力聚合力
——深圳市政協調研監督鄉村振興工作小記
5月31日,深圳市政協在深汕特別合作區召開調研監督座談會,政協委員和相關部門及合作區負責人圍繞如何推進深汕特別合作區鄉村振興工作,協商討論、共謀良策。
深汕特別合作區位于廣東省東南部,距離深圳東部60多公里。曾是汕尾市海豐縣最偏遠貧窮的農漁四鎮,屬于紅色革命老區。如今坐擁山、水、林、田、湖、草、濕地、溫泉等全要素資源的合作區在鄉村振興中發展怎樣? 還有什么需要推進解決的?
市政協將“深汕特別合作區的鄉村振興”列為年度調研和監督重點工作。帶著思考,深圳市政協主席林潔率調研組及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驅車來到深汕特別合作區。在鲘門鎮三面環海的百安村,眼前的濱海山水風情一下子吸引大家的目光。雨后的海浪拍打著金色沙灘,卷起著朵朵浪花,遠處一望無際的海面上,漂流著幾艘垂釣的漁船,海天一色,美不勝收。
“真沒想到,合作區還有這么美的地方。”市政協委員馮國璋和方曼荻同聲贊嘆。
“這么美的海,這么細的沙灘,自然條件非常好,深圳人缺的就是這個……”林潔也不由得大為贊賞。
行走在百安村,各家庭院裝修錯落有致,村道更是干凈整潔,岸上濱海長廊景觀工程如今已成為旅游觀光的打卡地。
百安村有居民205戶,戶籍人口近千人,可耕種土地少,過去村民靠海吃海,世代以捕魚為生。如今不少村民利用地理優勢,發展餐飲和娛樂休閑產業,各家的民宿旅游經濟很有特色。
在此經營民宿的海豐縣政協委員、桃花源藝術村創始人陳佳仁(島主)告訴記者,隨著當地民風的改變,教育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 希望有更多外出打工的當地人能夠回流到鄉村來創業發展。
當地干部介紹,政府已經投資1億多元對百安村的人居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提升,改造了民居建筑外立面、村道拓寬硬化、生活垃圾運轉站、雨污分流管網、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廁所革命等建設工程,如今的百安村已然成為合作區鄉村振興的示范村。
作為深圳鄉村振興主戰場的深汕特別合作區擁有486平方公里,背山面海,森林覆蓋率75%以上,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丘陵山區。如何在確保2.5萬畝糧食種植任務的同時,打造成為示范區鄉村振興樣板。
座談會上,深汕特別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王延奎詳細介紹了合作區在糧食安全、耕地保護、農村集體收入和農民收入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他呼吁在政策上,讓“政策擠壓”變“政策疊加”,充分發揮“老區+特區”的多重政策疊加優勢,用好“特別+合作”的體制機制優勢,將合作區打造成為“田園+都市”的新型示范城鎮。
“深汕應發揮深圳創新優勢,堅持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發展循環種養模式。”來自中國農科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的市政協常委黃三文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他希望把深汕作為鄉村振興的頭牌,開發深圳企業在鄉村振興的應用場景,使深圳企業的產品和服務能在深汕合作區試驗,然后再推廣到廣大鄉村。
“深汕特別合作區為深圳百姓的‘米袋子’作出了重要貢獻,承擔了全市大部分的農業,建議在合作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從事農貿領域的市政協委員周南、胡翔海同時希望能助力深汕打造現代的深圳特區鄉村振興樣板。
“深圳的農業技術和農企規模排在全國前列,我們愿意跟合作區在提高產量和質量上提供支持。”參會的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莫熙玲表示,作為主管農業的部門,希望跟合作區一對一培育更多的“圳品”,通過“食品谷”打造更長的產業鏈,為農民增加更多的收入。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財政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在會上發言。
林潔表示,市政協將充分調研了解情況、提出建議,為合作區的鄉村振興工作添助力、聚合力,助推深汕特別合作區以及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更上新臺階。(記者 宋嘯峰)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合作 深汕 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