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簡介 賀云翱: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
■ 文/本報記者 江 迪
■ 圖/ 姜 東
近段時間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中出現了一個高頻詞——歷史自信。2020年9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1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觀察習近平總書記到地方視察的報道也可以發現,和歷史遺產有關的考察點,頻頻出現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行程中。
而在中國的民間,細心的人也會發現,中國人越來越用實際行動致敬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年輕人聚集的網絡平臺上,展現“四史”的內容越來越受熱捧,街頭穿漢服的人不時可見,三星堆考古、河南春晚頻頻“出圈”,“國潮”的概念廣受關注……
賀云翱,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考古學會城市考古、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考古、文化遺產、公共考古4個專業委員會的副主任。他常年奮斗在教學和科研的一線。他先后主持過20多項田野考古發掘任務,曾獲得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主持過300多項課題,在持續的調查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學術經驗,也形成了他對許多問題的獨特看法。他一直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他積極履職,先后有多份提案和建議被國家有關部門采用。近年來,他鐘情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行走在大運河、長城、長征、黃河、長江、絲綢之路……
從地下到臺前
記者:連續兩年,習近平總書記都對考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您看來,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對考古這么重視?
賀云翱:這并不偶然。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很重視科學,他有很多關于發展現代科學的論述。這是一個大前提??脊艑W是一門現代科學。同時,考古學在人文學科中,是唯一的實證性科學,甚至被認為是人文學科中的自然科學,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重視考古學是由考古學在現代科學體系中的定位、價值,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的地位所決定的。
考古學研究的時段特別長,從人類誕生一直到近代都是它的研究范疇,研究史前文明,必須依靠考古學。要講清楚人類從哪里來,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華文明從哪里來的問題,必須依靠考古學。
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的著作,可以看出,在他對問題的規律性思考中,就特別重視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從哪里來的問題,因為知道自己從哪里來,才能知道自己向哪里去。
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大量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史學系統,基本上建構了史前史,重構了先秦史,在中華民族起源、中華文明探源及早期發展史等學術問題上作出了杰出貢獻。
中國現代考古學為中華文化復興提供了強大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具體而言至少有以下幾點:一是理清中華文化的源流脈絡和基因構成。二是辨明中華文化的空間與體系結構。三是揭示中華民族在中華文化方面的主體性、創造性、智慧性。四是證明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融匯性。五是讓中華文化的萬年持續發展具有實證性、科學性、民生性。六是考古出土文物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可以走出國境,與不同文化進行對話、分享、交流。
記者:河南春晚、三星堆考古,這幾年都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尤其是得到很多年輕人的熱捧。您主編的雜志叫作《大眾考古》,向大眾講好考古故事,講好優秀傳統文化,您有哪些心得?
賀云翱: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越來越希望了解考古學的奧秘和分享考古學家的科學發現,越來越熱愛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關注世界的多樣性發展路徑和人類多樣的文化創造,越來越需要走進科學的大千世界。
近年來,許多優秀的考古學家開始致力于公共考古事業,讓原本神秘、深奧的考古學走入尋常百姓家。這也是我們創辦《大眾考古》的動力?!肮部脊拧币獋鬟f什么?
首先是傳遞考古學任一發現的“科學價值”?,F代考古學是建立在一系列科學方法與理論基礎之上的科學活動,任何一項考古學發現都是運用這些方法與理論的成果。這些考古學內容對公眾而言是必須要傳遞的科學思想和科學價值所在。
其次是傳遞考古學任一發現的“歷史價值”??脊艑W是以“實物”作為符號而研究人類歷史的科學,這些實物符號代表著復雜的歷史運動體系中的某一重要過程與環節,包含著某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場景,有些實物還與歷史上某些重要人物或事件有所關聯,包含著某些讓普通人倍感興趣的歷史信息,而要向公眾傳遞上述知識,考古學家必須對實物符號所蘊含的“歷史”做出獨特的解讀和闡釋。
第三是傳遞考古學任一發現的“藝術價值”。人類是按照美的法則創造文化的??脊艑W家通過發掘所發現的任何一種文化遺物,它們的形態、造型比例、結構、工藝技術、色彩、裝飾等無不包含著審美和藝術的成分與價值。這種價值對養育現代人的鑒美、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第四是傳遞考古任一發現的“情感價值”??脊艑W的發現是以實物而呈現在人們面前,它的蒼涼、破碎、殘缺、沉默,它的或貧窮、或奢靡,或精微、或巍然,它的斷墻殘垣、只言片語或告訴我們一段已經被遺忘了的美好感情,或打開了一頁曾經發生但卻不為人知的世間悲劇,激發出我們的聯想、回顧、嘆惜、詩意、珍愛、共情、反思等的情感反應。
第五是傳遞考古學任一發現的“文化價值”??脊虐l現的遺存變成一種獨特的“文化遺產”,其文化價值是多樣而復雜的,“公共考古”中應當通過對考古發現中文化價值的揭露,激活公眾的文化記憶,從而延展社會成員在個體生命有限的條件下對人類文化創造的無限性獲得感知、認同和自信。
記者:博物館是展現考古發現、歷史遺存的重要渠道。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專門到張謇創辦的南通博物苑考察調研。我記得當天您恰好也在南通。您對張謇也很有研究。張謇是我國博物館學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對今天的文博事業有什么啟發?
賀云翱:1905年,張謇創辦了我國第一座公共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開創了我國近現代文博事業的先河。張謇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園林藝術與西方博物館建筑完美融合在一起。他關于興辦博物館的很多論點,在當時起了很大的現實作用,到現在仍然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張謇在開創博物館時大聲疾呼:“博物館是學校教育的后盾”,把辦博物館提到“教育救國”的高度。張謇對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特殊性,對博物館教育工作的范圍廣泛、內容豐富和對象眾多的特殊作用,都有很多深入淺出的論述。他認為博物館的教育最主要的是從實物中獲得知識,從知識中受到教育。
考察博物館對學校的作用,我們不能脫離張謇的教育思想。張謇興辦教育與實業,以互為孳乳的關系而立。他主張實學,學以致用,尤反感學以致仕。他看重的是培養學子的抱負,開拓其胸襟與視野,增長學生的實踐與創造能力。這種思想也體現在博物館中。南通博物苑收藏大量外國的動植物、巖礦石標本,室外特別從荷蘭引進風車、水塔展示動力學原理,科舉考試內容與最新的機械模型起重機、挖掘機等一起作為教育品展示,將中國繪畫與鐵藝、刺繡、編織工藝同視為美術品展示。這些開放的思路對學子的影響,絕非學到某一種知識可比擬。
張謇指出:南通博物苑“當以天然、歷史、美術別為三部,分別部居”。張謇所講的博物館是就綜合性的博物館而言,也就是把自然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綜合為一體。同時又指出三部物品之間的內在聯系及物品所包含的多方面知識。認為所有這些物品都能夠“覘古今之變遷,驗文明之進退,秉微知巨,亦可見矣”。實踐證明,張謇對博物館職能的論述,非常全面和深刻,非常正確和科學,為中國新型博物館樹立了標志。
連接南北 包容全球
記者:說到歷史和文博,我們不能不說大運河。全國政協一直高度重視大運河,一屆屆政協委員相接力,在大運河申遺、保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您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也多次參加與大運河相關的履職工作。在您看來,全國政協委員們為什么一直高度重視大運河?
賀云翱:早在2005年,我做江蘇省的大運河文化遺產調研時,就知道全國政協圍繞大運河做了很多履職工作。后來我陪全國政協調研組調研,再后來,我成了全國政協委員,又參與到調研工作中。我先后提交了10份關于大運河的提案,有的提案就是和前幾屆的委員共同商討后提交的。
委員們持續關注大運河,究其原因,我想首先大運河在歷史上是一條經濟河、政治河、文化河,歷史上它把中國的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鏈接為一體,承載過國家統一、文明連續的千古使命。同時,它縱貫南北,連接起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不僅支撐了中國的南北互動,還連接了世界的交流。它是古代中國的國脈所在、國運所在。全國政協委員是國士,具有深厚的家國情懷,跟大運河的文化精神非常吻合。政協委員在大運河邊能夠感知歷史,在感知歷史中間能夠傾注他今天的家國情懷。
第二,大運河積累著極其豐富的文化,是當代巨型的文化遺產帶,天然地具備重大文化建設價值。而全國政協委員有非常好的文化底蘊,有很強烈的文化關懷意識。大運河跟政協委員本身所具備的條件比較切合,很自然地成為委員們發揮才學的對象。
第三,大運河沿線城鄉眾多,且位于我國東部先發地區。在發展中間有大量的經驗,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它就像一個樣板,甚至是一個試驗場。在這里不僅可以認識能不能把優秀的傳統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好,還有產城融合、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生態文明建設等問題。全國政協委員來自方方面面,各方面的人才都能夠在大運河沿線觀察問題、施展才華。
大運河是較早啟動建設的國家文化公園?,F在全國政協也在關注長城、長征、黃河、長江幾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相信政協在大運河工作中取得的經驗也能夠借鑒到其他幾個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
記者: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在您的家鄉揚州,專門談到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大運河作為巨型文化符號,一旦被國家主體征召,它所攜帶的歷史靈性與文化基因就能建構出一種溫和、聯通、包容的大國形象。我們應該如何用好大運河文化遺產,建構中國國家形象?
賀云翱: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運河所擁有的重要文化地位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為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指明了方向。
我們要講好大運河作為“世界遺產”的故事。世界遺產具有廣泛的全球化意義和跨國文化合作與分享的價值,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中國大運河作為世界遺產,不僅其自身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而且還與中國眾多的世界遺產或者已經列入中國國家申報世界遺產預備名錄的項目有著內在相關性,它們共同構成了具有世界性意義的宏大文化體系,內蘊著大量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大量鮮活素材和可開發資源。
講好世界運河故事。中國大運河與其他國家的歷史運河有著類似的功能,是世界運河概念的組成部分。全球51個國家擁有500多條運河,涉及3000多個運河城市,世界運河歷史文化城市合作組織(WCCO)秘書處常設于中國的揚州。我們可以通過“運河”這個世界共有的文化符號講好運河與人類命運的故事,講好中國大運河的故事,講好中國大運河與世界其他國家運河及運河文化的異同故事等,在求同存異中推進跨文化理解,促進國際合作。
講好中國大運河自身的故事及其與世界如何發生關聯的故事。中國大運河的開鑿、使用、管理等涉及太多的人物、事件、工程技術、物產風情、文學藝術等內容;大運河在古代中國與世界聯通的歷程中發揮過持久的作用,創造過大量有關中外人物及文化經濟交流的故事,這些故事能夠通過大運河本身相關的考古遺存、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非遺、交通遺產、名勝古跡等得以展現,我們可以通過旅游、互聯網信息、跨國文化展覽、國際學術交流、友好城市互動等各種方式講好這些故事,讓中國大運河文化在推動國際合作和民心相通中發揮作用。
要向世界講好中國對大運河這一歷史遺產精心保護管理及合理利用的故事,以體現中國當代社會文明高度和法治水平。
記者:我注意到,您每年都會有關于新疆的提案。這在非住疆全國政協委員里實屬罕見。這是為什么?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好新疆的歷史文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賀云翱:在我心中,新疆是中國最美麗、最神秘的地方。尤其對考古人而言,更是終生魂縈夢牽的一處圣境。這些年我不斷跑新疆,深入去了解她感知她,思考她對國家的意義和建設好新疆的重大價值,所以總想為她做些事!
新疆是中華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區域之一,在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演進中,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在這塊土地上創造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人類文明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孕育和留存了眾多世界級的、主題鮮明的文化遺產資源,是中華文化資源的富集區和待開發區。全疆各地豐厚的文化遺產,涵蓋的時序從漢代以前延續到今天,無不在印證歷朝歷代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經營新疆、維護國家主權的事實,這些遺產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不可多得的瑰寶。
這些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展示、傳承與弘揚、創新性融合發展,對于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切實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樹立正確歷史觀,繁榮發展文藝事業,促進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等具有不可代替作用,是新疆實現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發展、塑造國家形象、傳播中國聲音的寶貴財富。
為了更好發揮和激活文化遺產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突出作用,我建議:全面實施紅色遺產價值傳承弘揚,開展中華經典文物資源研究與闡釋工程、中華文物研學工程、文化遺產數字保護傳承工程、多元遺產繁榮發展工程、多元一體考古實證工程、非遺創新發展工程等。
記者:新疆是世界上唯一的四大古文明匯集處。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運用好新疆的歷史文化,促進全世界的包容交融?
賀云翱:新疆從古至今都是匯聚我國外交活動熱點和世界焦點的區域。新疆的歷史就是中華民族和平發展、與鄰為善、文明互鑒的歷史。向國際社會展現和傳播一個真實的新疆是當前重要任務。
我認為,需要在新疆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能夠引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情的中華文化標識性設施。比如,我曾以新疆絲綢之路貿易史以及是今天全國口岸最多的省份為研究背景,提出在新疆建設中國口岸博物館的提案,借此向國際展現中國自古以來的對外商貿文化。
中國的對外貿易史,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和史鑒價值,也擁有非常多的實物印證。歷朝歷代雖然發生了貿易機構、制度、交通等的發展和變化,但都始終保持了文明貿易和國家統籌的特質。中國的對外文化、經濟交流,從秦漢至今自始至終都是一種文明的交流,它既沒有古羅馬帝國的奴隸貿易,也沒有近現代西方的血腥殖民掠奪貿易,更沒有今天美國式的霸凌貿易。古代中國官方主導的對外貿易是以絲綢之路為紐帶進行的物質交換活動,并以博大的胸襟廣泛吸收外域文明的精粹。同時,還實現了政治、文化、經濟對周邊地區的浸潤,在數千年的對外貿易文化交流史中,積累了眾多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這些遺產反映和傳達了中國自古以來和平發展、與鄰為善、文明互鑒的主流思想?!翱诎丁蔽幕沁@些內容的綜合。
今年,我再一次提出在新疆建設古代中國外交文化博物館或國家絲路文化博物館,向國內外長久、生動地展現中國深厚輝煌的外交文化,傳播中國聲音,展現外交文明。這樣的博物館是將中國外交形象和外交精神具象化的場館,是反映和傳達中國自古以來和平發展、與鄰為善、文明互鑒的文化窗口。
除此之外,新疆還可以建設非常多值得挖掘、展現并可以引起共鳴的主題文化場館,如絲路交通博物館、古代科技博物館、中華服飾博物館等,這些場館都可以展現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同絲路國家之間友好往來、互利共贏的證據,并且可以傳達中國自古以來和平發展、睦鄰友好、文化分享、多樣包容的文明特質。
這些場館也可展現絲路沿線國家貿易文化、民俗風情、歷史遺跡等內容,可以是一個匯聚多元文化的平臺,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熱愛新疆,甚至了解自己、展現自己的文化窗口,在這里通過文化的匯聚與交流,使得各利益方在文化的紐帶中培育建立相對一致的價值追求和發展共識。要發揮新疆的文化優勢,通過在新疆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華文化標識,把新疆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群體的共同文化、共同利益、共同訴求的世界性文化中心,以促進新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