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委員評論
加強頂層設計 打好種業翻身仗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加快推進種業振興”。在此前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中,種業首次單獨成段表述,而且還使用了“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提氣標題,讓人眼前一亮。
隨著生物技術在種業科技中的廣泛應用,跨國種業巨頭的育種技術不斷取得重大突破,種業科技不再以產量提升為單一目標甚至主要目標,而以創新種質資源和作物種子及畜禽種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產品品質、抗逆性、工廠化生產適應能力等為創新目標。國際一流種業公司育種技術已進入智能分子設計育種,而我國先進育種技術推進緩慢,尤其是種業科技創新資源如育種人才、種質資源和育種技術等,幾乎所有的基礎性研究和大部分應用性研究成果都掌握在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手中,種子企業獲益較少,難以擔當起創新主體的重任,更談不上從容應對國際種業巨頭的挑戰。
作為快速發展的人口大國,不僅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作為首要任務,而且更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產品“營養、優質、好吃、好用”為創新目標,進一步重視種業創新系統謀劃和頂層設計,健全和完善覆蓋范圍更廣、支持力度更大的種業政策支持體系,以及健全和完善更加系統、完備、高效的先進育種技術創新體系,有效推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種子及種源的系統創新,以及先進育種技術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應用,培育現代種業企業做大做強,推動我國由種業大國向種業強國邁進。
要優化政策支持體系,提升種業企業創新能力。我國近4000家種子生產企業中,有近半數缺少科研人員,具備一定創新能力的企業僅占10%左右,絕大多數種子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創新資源匱乏。因此,應高度重視種業創新體系和商品化育種體系建設,優化政策支持體系,提升種業企業創新能力,給予開展農業種質資源基礎性、公益性研究的單位穩定經費投入,引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逐步退出商業化育種,轉而與企業組建育種創新平臺,逐步形成以政策為導向、公益性研究為支撐、企業自身發展為主體的商業化現代育種機制,由政府出面,以適當方式將科研單位的基礎性研究成果發布給種子企業共享,整合各方優勢資源,發揮企業在育種創新中的主導作用,增強種子企業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
要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提升種業企業做大做強。建立工作推進機制,把種業振興列入地方黨委政府重要督導考核事項,健全和完善覆蓋范圍更廣、支持力度更大的種業政策支持體系,努力形成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新局面。制定扶持政策,充分發揮政府投入的帶動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加強優質高產品種、地方特色品種和關鍵性技術研發,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推動資源、育種人才、技術、資本等要素向種業企業聚集,支持育繁推一體化企業開展種質創新、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重點產業種源創新研發平臺,支持育種基礎好、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種業企業做大做強。
要強化種業創新要素,多層次互補形成合力。應推動種業科技人員分類評價制度、績效工資與職稱評定制度、表彰獎勵制度等改革,提高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引導人才到基層和種業企業。應實施優良品種成果轉化獎勵政策,探索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和獎勵政策,對突破性綠色新品種和推廣效益突出的品種給予一次性獎勵。此外,高度重視種子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切實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商業化育種水平,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種業企業,推動我國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種業 創新 企業 育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