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廣西實踐>大會發言>第二次大會發言
黃益斌委員:綜合利用當地資源 提升塑料生產企業創新能力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產國與消費國。據統計,我國每年生產塑料原材料超過一億噸,其中我區2020年12月塑料制品產量為15.23萬噸,同比增長101.72%。
2021年1月1日,我國史上最嚴“限塑令”正式在全國生效,禁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超市、商場等地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裝。“限塑令”的出臺,將進一步推動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市場需求。2021年初,市場上就開始使用可降解的紙質吸管替代塑料吸管,隨之紙質吸管的討論沖上熱搜。從消費者的反映來看,紙質吸管沒有想象中的好,容易被水泡軟,甚至有些紙質吸管帶著類似膠水的味道。除使用體驗欠佳之外,消費者還擔心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隱患。同時,可降解材料市場存在魚龍混雜的情況,大量商家對國家認可的降解制品存在認識時間短,認識不充分的情況。市場上有不少不符合國家要求的“偽降解”、“部分降解”產品,主要以“光氧降解”、“啃塑劑”以及其他傳統聚乙烯或聚丙烯添加劑降解等帶有“降解”字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為主,從而擾亂了市場秩序。而這些“偽降解”制品崩解后會形成大量的塑料碎片,將帶來十分嚴重且難以治理的環境污染。由此可見,我們雖有限塑的決心,但是生物可降解和全降解塑料核心技術專利方面發展相對滯后,還未形成規模化生產。同時,相對于傳統塑料而言,生物可降解和全降解塑料生產成本較高,限制了其推廣應用。
為此,建議:
一、 正確引導注塑企業從生產不降解到可降解到全降解制品轉變
據了解,就目前廣西有不到10家注塑生產餐具企業,注塑設備僅200臺左右,且以上企業均未形成可降解材料規模化生產。建議相關部門組織力量開展合成、改性和回收處理技術攻關,正確引導注塑企業從不降解到可降解到全降解的生產過程,支持和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和產業化,完成國家從“限塑令”到“禁塑令”的有關要求。
二、 加強宣傳引導,防止被“偽降解”塑料誤導
進一步對商戶加強可降解材料的宣傳普及力度,防止廣大商戶和消費者被“偽降解”材料誤導。實行全民科普,全民監督,讓偽降解材料無法在市場上流通。不斷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幫助公眾了解和反思過度使用塑料的危害。在公眾場合或通過公益傳媒宣傳塑料制品的危害,在大中小學校開設環境保護課程及公益講座,樹立年輕一代的環保意識。
三、 充分利用當地資源,給予政策扶持
因地制宜綜合利用植物纖維為主要原料的稻秸、木材、麥秸、玉米秸、甘蔗渣、谷殼等生物基,尤其是使用谷殼生產可降解材料代替紙質餐具。一是制訂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制定植物纖維可降解塑料的產業技術標準體系,建立植物纖維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優先采購目錄。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對我區植物纖維可降解塑料制品企業實行生產補貼,對原材料采購、生產設備投資進行補貼,實行最終制品最低價格保護,并適當減免稅費。建立市場培育機制與完善管理體系,推進其規模化生產與應用。三是重視本地應用型科技人才培養,將發展植物纖維可降解塑料技術列入重點規劃,設立專項資金對我區高校及相關企業給予研發支持,注重科研成果推廣和應用。
四、 加大科技創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從農業產品及植物廢料中提取天然纖維以及生物聚合物是尋找塑料替代品的重要來源,應當從第一道工序開始就考慮如何有效控制塑料垃圾的產生,提高循環利用率,形成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提高塑料的回收率和利用率。
(廣西恒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南寧市工商聯副主席(兼))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