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2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做大做強廣東免稅經濟
人民政協網廣州1月18日電(記者 林儀 揭春雁)“廣東省內沒有一家市內免稅店!”這個乍一聽與普通市民關系不大的問題實際上扼住了消費市場“雙循環”的脈門。
當前,我國正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免稅經濟具有吸引消費回流、活躍消費經濟等多重作用,是國內外消費市場“雙循環”的重要節點。今年,在廣東省兩會期間,廣東省各民主黨派都不約而同地關注到這一問題,并圍繞做大做強廣東省免稅經濟提交了多個集體提案。
事實上,廣東發展免稅經濟起步較早,20世紀80年代初就獲批開展免稅品經營。但目前,在口岸免稅、市內免稅、離島免稅及運輸工具免稅四大類型中,廣東主要為口岸免稅店,省內尚無市內免稅店,免稅業態亟須完善。
“廣東的免稅經濟其實并不落后。我們有很大的優勢,有兩家有牌照的企業,要利用好珍貴的牌照,更好地服務雙循環。”民盟廣東省委會經濟委員會委員揭昊指出,深圳市國有免稅商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免”)和珠海市免稅企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免”)均成立于20世紀80年代初,但由于國家政策限制,兩家企業長期在當地經營口岸進出境免稅店,近幾年才被允許在全國范圍拓展免稅業務。而廣州沒有本地免稅品經營企業,無論免稅店類型、數量還是免稅品銷售額都與京滬有差距,影響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而民革廣東省委會經濟委員會委員汪田姣也指出,廣東省內免稅經營企業規模與行業龍頭無可比擬。珠免和深免主攻本地口岸免稅店,但中國免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免”)覆蓋各類型的免稅業態,在全國及境外設立了240多家免稅店(包括白云機場、廣州火車東站、深圳灣口岸等),其收購了日上免稅行、海南免稅后,更是成為中國免稅業的巨無霸,占據了內地九成的市場份額。
然而,免稅業是強政策的業務領域,民革廣東省委會、民盟廣東省委會、民建廣東省委會的提案均指出,廣東省關于免稅經濟的政策配套支撐略顯不足,缺少完備的行業發展指導性文件和專項政策,如購買資格確認、免稅牌照、進出口保稅、行業監管等關鍵性政策,以及相應的條款細則和程序手續,均需進一步細化完善。
為此,民革廣東省委會和民盟廣東省委會建議,由省政府層面統籌,推動財政、海關、稅務、商務、文旅等部門協作,積極向國務院及授權部門爭取設立市內免稅店、推動龍頭零售企業獲批免稅經營資質;推動省市出臺相關配套支持政策。
2021年以來,全國多地開始推進市內免稅店建設,廣州、深圳也在積極布局,但大多仍處于規劃探索階段,免稅經濟仍然集中分布在機場、口岸和綜合保稅區,難以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且與市內其他商圈割裂,缺少良性的經濟互動,消費拉動有限,限制了免稅經濟的整體潛力。
民革廣東省委會建議,借助兩個合作區建設“特區中的特區”契機,爭取在前海、橫琴指定區域試行離島免稅相關政策。在廣深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先行試點,比照跨境電商標準率先探索適度放寬進境免稅購物額度;借鑒韓德發展經驗,爭取降低退稅物品起退點;探索擴大免退稅商品購買人群;支持離境退稅做法創新。
民盟廣東省委會則從壯大市場主體,推動免稅購物供給側改革方面建言。一是加大力度支持珠免、深免擴規模拓渠道,在大灣區城市和口岸增開各類型免稅店,參與海南離島免稅和島內居民免稅業務、開設更多離島免稅店和島內居民免稅店,拓展省外口岸免稅業務,支持前海建設“三店兩平臺一中心”。二是支持廣州企業申請免稅經營牌照,發揮廣州商貿業發達的優勢,推動當地大型商貿流通企業申請免稅經營牌照,爭取全免稅渠道經營資質。三是吸引中免繼續加大在廣東投資力度,同時研究引進中服免稅、王府井等更多免稅運營商,鼓勵企業把免稅采購、倉儲、服務等更多業務環節放到廣東。
與其他地區的免稅經濟相比,廣東如何走出自己的特色?民建廣東省委會建議,發展特色免稅項目,激活免稅市場消費新活力。例如,傳承和弘揚南粵僑鄉免稅文化,在市區內建設特色免稅商業街區,引入具有嶺南特色的本土品牌,豐富免稅商品種類和屬性。同時通過“線下店+線上商城”“市內購買+機場提貨”等特色服務方式來吸引消費者,提升免稅購物體驗,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免稅商業區。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