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新時代人民政協新方位新使命的湖北探索>要聞 要聞
讓湖北的這壺茶“熱”起來 ——湖北省政協主席黃楚平談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人民政協網武漢12月17日電(記者 毛麗萍) 飲茶不僅僅是簡單地生津止渴,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二者合一,成為人們對茶葉消費的第一動力。
日前,湖北省召開全省茶產業鏈建設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湖北省政協主席、省茶產業鏈鏈長黃楚平在會議上表示,湖北要大力實施茶產業鏈建設“六大工程”,奮力實現千億茶產業目標。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黃楚平介紹,茶產業在湖北農業發展中一直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茶祖”神農氏、“茶神”諸葛亮、“茶圣”陸羽和“茶使”王昭君的故里都在湖北。近代,湖北省還是中俄“萬里茶道”的源頭。漢口被譽為“東方茶港”,茶文化歷史厚重。與此同時,近些年來,湖北茶園面積、茶葉產量和茶葉產值均居全國前列。2020年全省茶園面積537.6萬畝、茶葉產量36.1萬噸、茶葉農業產值194億元,茶葉綜合產值已突破600億元。“十三五”期間,茶產業的發展,助推18個縣、2300多個村如期脫貧摘帽,為63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是與浙江、福建、廣東、安徽、貴州等茶產業強省相比,湖北豐富的茶葉資源經濟轉化效益顯得不足。黃楚平認為,不足主要表現為四個方面:“一是品牌不響;二是龍頭不強;三是產業鏈不長;四是市場拓展不力。此外,湖北茶產業還存在科技創新不夠,生產標準不高、質量不優等問題。對此,湖北省委、省政府有清醒認識,并將茶葉列入全省建設十大農業優勢重點產業之一。”
“為此,今年以來,全省茶產業鏈工作專班迅速行動,湖北省在專門出臺促進茶產業發展條例的基礎上,制定了茶產業條例貫徹實施工作方案、茶葉產業鏈建設工作方案、全省茶產業鏈建設2021年工作要點、省茶產業鏈獎補資金管理實施細則等規范性文件,還將出臺關于實施品牌戰略推進茶產業鏈發展的若干措施和省茶產業龍頭企業評定標準。各茶葉產區的黨委、政府對加快發展茶產業的積極性很高,10個市州(直管市、林區)和50個縣(市、區)建立了茶產業鏈工作機制,制定了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省直有關部門為全省茶產業發展提供了很多真金白銀的大力支持。可以說,正是在各方面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下,湖北的這壺茶正在慢慢‘熱’起來。”黃楚平說,“在省委、省政府確定2025年全省茶葉綜合產值超800億元的基礎上,我們經多方征求意見,職能部門認真討論,有關專家充分論證,自我加壓,提出了到2025年全省實現千億茶產業的發展目標。”
談到如何實現千億茶產業目標,黃楚平提出了“六大工程”的實施計劃:一是大力實施品牌培育工程,近期全力打造“五綠一紅一黑”七大區域公用品牌。遠期要通過市場化方式,進一步優化整合區域公用品牌,力爭通過5年的努力,打造在國內叫得響、立得住、過得硬、傳得開的湖北茶葉大品牌。二是大力實施龍頭壯大工程,要支持一批有生產規模、有營銷渠道、有社會責任的茶葉企業做大做強;支持一些優勢企業通過收購兼并、聯合重組、合資合作等形式整合中小茶葉企業并組建能夠掛牌上市的企業聯盟或集團;支持對國家級、省級及出口龍頭茶葉企業進行培育,著力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競爭性、有影響力的知名大型茶企,引領楚茶跨越式發展。三是大力實施補鏈強鏈工程,大力發展茶葉精深加工,打造覆蓋生產、加工、銷售、流通等環節的茶產業鏈,促進全鏈條融合,重點打造10個以上具有影響力的湖北最美茶鄉和茶旅融合精品線路及景區。讓茶產業與康養、文化等相互融合,互促互進。四是大力實施品質提升工程,要嚴格執行“扶質不扶量”的政策導向,著力建成一批高標準優質、高效生態茶園,力爭到2025年,全省茶園無性系良種率提升到75%,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生態茶園的建設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五是大力實施市場拓展工程,積極推進省級茶業交易中心、區域性茶葉交易市場、電商交易平臺等的建設和運營,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國內國外并進”的多元營銷格局,積極拓展營銷渠道,健全市場銷售體系。六是大力實施科技賦能工程,要依靠科技創新,加快生態茶園建設,加快茶葉加工標準化、連續化生產線的使用;要依靠科技創新,著力開發適應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搶占市場制高點。下一步,還要通過選派專家到茶葉大縣任職或掛職等方式指導茶產業鏈建設,為全省茶產業鏈的穩定、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撐。
黃楚平表示,今年3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武夷山考察調研時,指出“要把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統籌起來,過去茶產業是你們這里脫貧攻堅的支柱產業,今后要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他認為,對湖北而言,茶產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富民強縣的重要依靠、是實現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湖北一定要奮力把特色資源轉化為特色產業,為實現中部崛起高質量發展錨定目標、破冰前行。”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