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2021年第六期 2021年第五期 2021年第四期 2021年第三期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2020年第六期 2020年第五期 2020年第四期 2020年第三期

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1年第六期

搜盡奇峰 情系三峽

——中國美術館藏伍必端山峽寫生作品展小記

2021年11月29日 11:15  |  作者: 張希丹  |  來源:《畫界》2021年11月第6期
分享到: 

崆-嶺-36x50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崆-嶺-36x50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2021年9月9日至21日,“筆端三峽,江山青峰——中國美術館藏伍必端三峽寫生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一層展廳拉開帷幕。為了更好地發揮藏品的社會效用,滿足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中國美術館創立了“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覽”品牌,旨在用一個個精彩的展覽,將更多更好的藏品奉獻給廣大觀眾,“筆端三峽,江山青峰——中國美術館藏伍必端三峽寫生作品展”就是該系列展之一。

風雨圖-25x51.5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風雨圖-25x51.5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1926年,伍必端出生于上海一個貧寒的家庭,自幼就被寄養在親戚家。抗戰爆發后,他被送至戰時兒童保育院。1939年,在教育家陶行知創辦的育才學校繪畫組接受美術啟蒙教育。1941年,15歲的伍必端創作了人生第一幅木刻《血的仇恨》,控訴日本帝國主義濫炸無辜兒童的罪行,引起巨大反響。1946年,他赴晉察冀解放區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1948年隨聯大美術宣傳隊參加解放石家莊、太原、天津等地的戰地宣傳工作,后隨解放軍進入天津,任《天津畫報》美術編輯。新中國成立后,伍必端調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創作課教員。1951年,他赴朝鮮前線采訪,后出版《朝鮮戰地速寫集》。1957年至1959年,他赴蘇聯列賓美術學院版畫系進修,回國后,一直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并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等職。1996年,伍必端獲得了中國版畫家協會頒發的“魯迅版畫獎”。

山村人家(巫山小村)46.5x34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山村人家(巫山小村)46.5x34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伍必端先生的藝術,是革命的藝術,是人民的藝術,既有強烈的時代印記,又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年輕時,他感念于國家和民族的苦難、人民的不屈抗爭,走了一條以畫筆為武器,關切現實、鞭撻黑暗、追求革命理想的藝術之路。新中國成立后,他更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展現人民新生活的藝術創作中,用豐富多變的藝術語言表達對人民、對生活、對祖國秀美山河的熱愛和贊美,切實將自身的藝術才能及發展與人民的需要緊密地結合起來,展現了時代生活的瑰麗畫卷。

巫峽云起(云涌瞿塘)36.5x51.5cm-1973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巫峽云起(云涌瞿塘)36.5x51.5cm-1973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伍必端還是中國版畫藝術教育的重要開拓者。1957至1959年,在中央美術學院任教的他被派往蘇聯進修版畫,在蘇聯學習了多種版畫技術和辦學經驗,特別是當時中國非常缺乏的銅版、石版、麻膠版等,為后來中央美術學院設立版畫系、開展版畫教育奠定了基礎。伍必端回國后,擔任了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一職,積極推進各個版種的設立,特別是開全國之先,引進了絲網版畫工作室,促進了全國版畫教學體系的專業化建設。2018年,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就美育問題寫信給習近平總書記,并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成就一段佳話。伍必端先生就是八位老教授之一。

瞿塘一線天-52x38.4cm-1973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瞿塘一線天-52x38.4cm-1973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伍必端先生與中國美術館有著深厚情誼,曾3次將自己數百件作品及收藏捐贈給中國美術館,顯示出了老一輩藝術家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伍必端先生以版畫著稱,很多人都只知道他是一位版畫家,但其實他的藝術涉獵是非常廣泛的,其藝術有著更為豐富的內容和面貌。“筆端三峽,江山青峰——中國美術館藏伍必端三峽寫生作品展”便為觀眾展現出其版畫之外的藝術成就。

輕舟過西峽-34x97.5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輕舟過西峽-34x97.5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伍必端的這批三峽寫生作品主要創作于1973年和1979年,包括彩墨和速寫兩個門類。這些作品尺幅不大,描繪的是長江三峽兩岸的自然風光以及人民生活、水利建設等人文景觀,雖被稱作寫生作品,但事實上,每一幅的構圖都是非常精到完整的。

清灘絞灘站-37.5x52.5cm-1973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清灘絞灘站-37.5x52.5cm-1973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三峽是長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段自然景觀,自古以來深受文人墨客青睞。伍必端先生與三峽的緣分開始于1938年。抗戰開始后,因為家庭貧困,他被送入宋美齡在武漢創辦的戰時兒童保育院。隨著日軍的入侵,保育院遷往重慶。年幼的伍必端跟隨保育院,乘坐輪船第一次經過三峽。這次經歷令藝術家印象深刻,三峽奇險多變的自然景觀深深埋進了藝術家的心里。1973年,伍必端和吳作人、蕭淑芳、李苦禪、梁樹年、白雪石等藝術家被安排為接待外賓的賓館作畫,也就在這個時候,通過與其他藝術家的交往,伍必端開始涉獵中國畫。任務結束后,各藝術家有機會前往各地風景名勝寫生。有的藝術家選擇去長白山,有的去黃山,有的去桂林,伍必端先生選擇了前往三峽,這個選擇就源于藝術家幼時對三峽的美好印象。這也是伍必端先生第一次赴三峽寫生。據藝術家回憶,這次寫生他非常興奮,始終情緒高昂,在駕駛艙外一張一張勾畫不斷變化的景象,生怕錯過哪個美麗景色。但流水行船,并沒有留給藝術家充足的時間,所以這次寫生之旅,藝術家意猶未盡。六年后的1979年,伍必端先生受邀為政協禮堂畫畫。為積累素材,政協禮堂安排藝術家前往三峽寫生,當地為藝術家的藝術創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他們可以隨著掛航標燈的作業小船隨心前往風景優美的地點。雖然生活非常艱苦,經常吃涼饅頭、咸菜,但一直對三峽念念不忘的伍必端絲毫不覺得苦,只想把眼前的美景收入筆下,西陵峽、三斗坪、巫峽、瞿塘峽、夔門、神農溪、香溪、大寧河等重要的地段,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可謂“搜盡奇峰”。通過兩次三峽寫生,伍必端創作出了大量作品,可以說,既畫出了眼中的三峽,也畫出了心中的三峽;不僅全景式地展現了三峽奇絕險峻的自然風光,還描繪了20世紀70年代兩岸人民的生活,不僅具有藝術價值,也具有歷史意義。如今的三峽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通過這些作品,我們還可以了解到當時三峽的面貌。

橫石晨霧-37.5x51.5cm-1973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橫石晨霧-37.5x51.5cm-1973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藝術家筆下的三峽,天光云影,奇峰怪石,移步換景,變化多端。觀者細細品味,如在畫中游覽。

《巫峽云起》采用了人字形構圖,仿佛為觀者打開了三峽的一扇大門,近景水面開闊,江水自畫外流入,曲折向遠處延伸,兩岸山巒壁立,近深遠淡,浮云彌漫山間。整幅作品視野開闊,色彩清淡透亮,在黛青色的山與坡岸的淺綠襯托下,水清云白,引誘著觀者深入畫中,隨江上行船,悠然前進,以探尋轉彎處的世外桃源。與《巫峽云起》的仰視視角不同,《瞿塘一線天》選用了俯視視角。這個角度是非常難表現的。藝術家以扎實的功底,四開尺幅的大小,滿幅的狹長型構圖,展現了山勢和江面的變化。近景處民居和探出的綠蔭與江上點點船帆相互呼應,勾畫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畫卷。

伍必端國畫春雨淅淅-38×53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國畫春雨淅淅-38×53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在藝術家筆下,三峽的山重重疊疊,姿態各異,《進峽道》《輕舟過西峽》表現三峽之雄,頂天立地,圓渾厚重;《夔門晨光》表現三峽之秀,光線從畫外透入,使刀削般的山峰清新透亮,線條分明;《風箱峽洞》表現三峽之奇,顯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崆嶺》表現三峽之險,奇峰圣境下景象恢弘。藝術家筆下,三峽的云更有特色,彌漫繚繞,波譎云詭。《清灘絞灘站》,可見云霧升騰,瞬息萬變,似人間仙境;《遠眺黃陵廟》,但見輕帶飛舞,似仙女霓裳,《山村人家》,則山靄蒼蒼,峰高入云,水汽淋漓,仿佛可以聞到河岸泥土的芬芳。三峽的雨,也被藝術家表現得生動自然,《風雨圖》中,古老的大樹,伸展挺拔,疏密得當,暈染、點染交叉并用,與快速斜線刻畫的雨勢相互映照,突出了風雨交加的動感;樹下,小小身影頂著風雨前行,寥寥幾筆,神態畢出。

萬安橋上-49.6×39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萬安橋上-49.6×39cm--1979年-伍必端-中國美術館藏

對三峽精彩的展現,令人驚嘆于藝術家的藝術才能——洋洋灑灑,筆觸飛動,抓住了轉瞬即逝的美,但僅僅擁有藝術的才能是遠遠不夠的,藝術家心中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人民的深情,才是作品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的情感基礎。心中有情,才能恣意揮灑、筆底生花,才能創作出動人佳作。《春雨淅淅》中,鄉村屋舍前的大樹和樹下撐著黃紙傘的人,是多少人夢中的故鄉情境;《萬安橋上》中,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與近景的木制小樓,又喚起多少人對鄉村生活的向往。三峽是文人的三峽,從古至今,多少文人為三峽抒懷;三峽是藝術家的三峽,多少藝術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但三峽更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的人的三峽,他們生于斯、長于斯,勤勞勇敢,不畏艱險,追求美好生活。三峽百姓的生活在伍必端的畫作中被表現得詩情畫意,動人心弦。可以說,他筆下的三峽就是一曲優美動人的交響曲,承載著民族傳統的山水魂,更飽含著濃濃的情意,那是一顆謳歌祖國壯麗山河、人民幸福生活的赤子之心。

(作者供職于中國美術館典藏部)

責任編輯:張月霞

文章來源:《畫界》2021年11月第6期

版面設計:湯煒

未標題-1

未標題-2

未標題-3

114-1207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三峽 必端 中國 藝術家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