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資訊
農民工讀海德格爾,閱讀者沒有“境界高低”之分
“人生的本質是詩意的,人應該詩意地棲息在大地上?!睂Φ聡軐W家海德格爾,很多人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的一些“金句”,在中學生寫作文時被頻繁引用,陌生的是除了哲學系學生和相關研究者,恐怕很少有人真正了解他的哲學體系和完整思想。
因此,當“農民工思考海德格爾”的新聞傳播開來,人們莫不投以好奇和關注。31歲的陳直(化名)早些年從大學輟學以后,流轉在各個工廠打工,逐漸成了一個標準的“農民工”。出于對哲學和海德格爾的興趣,他不僅閱讀了大量相關中外文學術著作,還翻譯了美國澤維爾大學哲學系教授理查德·波爾特的《海德格爾導論》。
不久前,陳直在豆瓣網上發帖,表達了想要將譯著出版的意愿。此前,他曾嘗試私信幾位圖書編輯,但都沒有得到回復。
學術譯著是否有出版價值,取決于很多方面,首先當然是原作的學術價值和翻譯者的翻譯能力,即譯著本身的質量水平;其次則是出版物的市場預期,如果出版社判斷譯著的銷量不能達到盈利程度,恐怕也很難實施出版。
我們暫且不討論陳直的翻譯達到了怎樣的水平,他選擇的這本書又是否能獲得市場歡迎。但是,僅僅從他電腦里幾百個關于海德格爾的文獻,以及其自述中“每天看兩三個小時書,有時到凌晨1點”來看,陳直至少是一個有足夠深度的閱讀者。
農民工的身份,與海德格爾的符號屬性,兩相對照很難不讓人產生某種隔膜感。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農民工就是與流水線作伴,就是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而這種生活顯然并無“詩意”;而海德格爾象征的就是一種形而上的生活態度,具有精神上的超脫意義。
簡而言之,一種很自然的觀點是:農民工閱讀和思考海德格爾,對他本人沒有用,對傳播和研究海德格爾的思想,似乎也沒有多少用。
但是,對閱讀這件事,如果還是停留在“有沒有用”的思考框架,那對閱讀本身來說也是一種沉重的打擊。豈止是海德格爾,哪怕是更多大眾的、閱讀門檻低的讀物,也很難說出什么用處來。你能指望用《紅樓夢》處理家庭危機嗎?《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真的是教人學會摩托車修理技能的嗎?
如果說一定要賦予閱讀行為某些正當的意義,閱讀可以是一種消遣方式,可以是一種啟發思考的路徑,當然也可以用以幫助解決具體問題。但沒有一種意義的實現,是以閱讀者的身份地位為前提的。大學教授讀網絡小說可以讀得不亦樂乎,那么農民工也可以讀海德格爾,并且讀得如癡如醉、不能自拔。
同樣,除了少部分宣揚極端思想或不適宜未成年人等特定人群閱讀的書,閱讀并沒有必然的高尚性與低劣性之別。農民工喜歡讀海德格爾,固然值得肯定,但我們不能僅以此為依據評價其“精神境界高”。讀書不應該有太多的道德綁架。
去年,湖北籍農民工吳桂春因為失業離開東莞時,在東莞圖書館留言,感慨“書能明理,對人百益無一害的唯書也”。從有關報道看,吳桂春的閱讀主要還是通俗類讀物,恐怕他的書單上很少出現海德格爾,不過,他的閱讀故事還是打動了很多人——很少有人追究吳桂春究竟讀了什么、又“吸收”了什么,是因為閱讀這件事本身就足夠動人。
日益細化的社會分工,讓人們對很多身份產生了刻板印象。而閱讀帶來的就是消除偏見,超越閱讀者自身經驗和判斷力的局限。如果閱讀成了助推形成刻板印象的工具,那對閱讀文化只會造成傷害和反諷。農民工讀海德格爾沒有什么不正常的,就閱讀文化而言,只有一種不正常的狀態,那就是閱讀人群下降,大家變得不愛讀書。
編輯:郭思岐
關鍵詞:閱讀 海德格爾 農民 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