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聚焦
利中國也是利世界
11月5日下午,全國政協圍繞“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這一議題,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
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引擎,是對外開放的標志。選擇這一議題,已經不是論證要不要繼續對外開放,而是討論怎么樣能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更好地對外開放。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今年又恰逢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周年。20年前,世貿組織第四屆部長級會議上的一聲槌響,世貿組織迎來了中國這位新成員。經過20年,中國關稅總水平由15.3%降至7.4%,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利用外資穩居發展中國家首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可以說,世界已離不開中國。日前正在上海舉辦的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世貿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說:“沒有中國,世貿組織就無法稱之為一個世界性的組織。”
同樣,中國也離不開世界。中國制造業產能巨大,僅靠內需是消化不掉的。
這種相互需要,使得有人在說,中國是世界的中國,世界也是中國的世界。外貿使得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更為緊密。
在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商務部負責人向委員們介紹情況時著重提到,“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們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制度優勢,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有全球規模最大、行業最全、配套最完備的產業優勢,將為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言下之意,中國既能做世界的工廠,更可以是世界的市場。
幾天前,45噸阿富汗松子包機抵達上海。在11月6日當晚的進博會專場帶貨直播中,12萬罐阿富汗松子一上架便迅速賣空。“秒光”的背后,正是活力滿滿的中國市場。中國的生產能力強,消費能力更強。這是中國從世界工廠走向世界市場,無論從經濟理論還是經濟規律既是一種必要,也是一種必然。
在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陰霾未散,一些國家為求自保,一定程度上放棄了大國的擔當。另一邊,中國向國際社會提供了約3500億只口罩、超過40億件防護服、超過60億人份檢測試劑、超過16億劑疫苗,積極推動國際抗疫合作,支持向發展中國家豁免疫苗知識產權。與此同時,中國繼續敞開大門,通過增強對外貿易綜合競爭力,更加緊密同世界的交往和聯系。
任何一段關系當中,都有值得改進的空間。中國同世界也是如此。
對外貿易的結構如何?效率怎樣?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阻礙還有哪些?為此,在雙周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們立足時代背景,從國際規則、金融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物流運輸等方面提出具體問題,給出可行性建議。可以確定的是,經過這樣的中國式協商,推進對外貿易高質量和創新發展、不斷擴大高水平開放的一些舉措將會出臺、生效,這種改進的意愿和行動力,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遵循當前的國際規則,更有助于我們創新手段方法,更好地建設未來的國際規則。
旁聽著這樣一場會議,可以感受到:對外貿易,往來的不僅僅是國與國之間的利益,更是全世界的共同利益,因為中國利益早已融入世界利益之中。是不是可以這么理解:利中國,也是利世界。 (本報記者 韓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