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當年出國“掃貨”達人,如何看待進博會
隨著滿載35車智能真空噴射沖洗系統、平板玻璃、尼龍等進口商品的中歐班列“進博專列”順利抵達上海鐵路閔行站,眾多境外企業不斷更新自身備展新聞,以及參會記者陸續拿到入場證件,我們真切地感受到,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已近在眼前。
進博會已經成為深秋時節中國采購商與普通百姓、世界頂級商品會面的“盛宴”。在欣賞這些產品、關注展會交易動態的同時,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我們分享了他們的另一番感受——早年間,他們出國帶回的三大件兒曾經給家庭帶來幸福感;而今,在家門口坐擁全球市場,除了自豪與幸福,“掃貨”達人們還看到了中國制造業前進的方向。
二十多年代購心得之變:國外品牌并非“日不落”
“我第一次出國的時間算是比較晚的了,是1999年去日本。到那兒以后看啥都好、都想買,尤其是人家生產的照相機、錄像機,我特別喜歡,下了很大決心‘斥巨資’買回來一個,現在已經成了家里的古董。后來陸續去了歐洲一些國家,也會幫朋友代購些東西回來,大家的需求集中在品牌皮具箱包、化妝品之類,從國外買一些牌子貨能享受退稅,感覺像占了挺大的便宜。”這段代購經歷,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至今回憶起來還印象深刻,因為工作之余還要完成朋友交給的購物任務,對他這樣的學者而言,出國的日子很不輕松。
“現在,我感覺這件事發生了變化。首先,至今連續四屆的進博會,可以讓相當一部分百姓在家門口買到好東西,而且不同于過去我們聽別人說有啥牌子、出國就找這個牌子。現在幾乎所有進口消費品,在進博會上都有競品,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接受程度、喜好,從容比較、挑選;其次,我感覺當大家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自信上升之后,反而對一些物質上的東西沒有那么狂熱的追求了,疫情防控期間,歐洲一些品牌走向了沒落,同時我們很多國潮品牌備受歡迎,這既說明國外大品牌也不是‘日不落’,也間接證明了中國消費者的價值判斷;另外,隨著消費者變得愈發苛刻,全球產業鏈也在加速升級,我們家庭中的很多電器,都經歷了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再到優不優的歷程,未來,只要我們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雙贏局面,將以消費者需求被更大滿足為標志。”張占斌對此很有信心。
彩色電視、風冷冰箱,都曾引來“圍觀”
“1977年,我第一次出國工作,去的是黎巴嫩,那里的百姓家庭中,電視、冰箱、洗衣機非常普遍,但在咱們國內這些東西還挺少見的。”在接受我們采訪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宋敬武這樣說。
在黎巴嫩工作兩年后,宋敬武回國休假,帶回一臺日立21寸彩色電視機孝敬父親。他至今記得,當年電視機拆裝時,引來很多鄰居“圍觀”。電視機一打開,看到里面花花綠綠的影像,大家都睜大了眼睛,久久不愿散去。
1981年,再次回國探親,宋敬武帶回來的是臺風冷冰箱,當時國內的冰箱還是有霜的,搞不好就出個冰坨子,宋敬武買的這臺風冷冰箱是無霜的,又被鄰居們稀罕得不行。
“那會兒每個出國回來的人都有買三大件的指標,我記得還有人往回帶過燒機油的日本摩托車。但出國人員的這種優越感很快就沒了。20世紀90年代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我們在國外超市里看到的白色家電,越來越多的是中國制造,甚至很多國內品牌,我們都是在國外認識的,它們質優價廉,一步一步‘打敗’了國外品牌。我印象中最開始到處可見的家電品牌是日本三洋,現在已經難覓身影,以其為代表,相當一批國外白色家電品牌被中國品牌取代了。”在宋敬武看來,中國制造業挺進全球的步伐,外國超市貨架是最好的見證。
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制造業突飛猛進的基礎,宋敬武認為是徐徐敞開的國門:“我們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和生產線,吸收其精華,改進自身生產工藝,利用廣交會等平臺,將中國產品推銷出去。更為關鍵的,是我們利用進博會這樣的大型商事平臺,進口好產品和好技術。我個人的一個感覺是,雖然中國制造業在世界舞臺上有重要的位置,但歷經四屆進博會,我們依然能從別國先進技術與優質產品中找到自身差距,因此我們還要不斷向人家學習,提升本國制造業的智慧程度,避免產業空心化。一國經濟要強大,只有服務業是不夠的,必須有強大的制造業做支撐。”
談到制造業,日本是個繞不開的國家。用宋敬武的話說,雖然很多人認為日本有所謂“被耽誤的20年”“消失的20年”,但在白色家電領域,日本仍有白色家電領域最高端的產品。而在氫能源汽車領域,全球最優質的產品仍然來自日本。這些東西都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因此,進博會不僅是讓中國消費者享受世界發展成果的市場,更應成為中國制造業創新發展的“瞭望塔”。
見證中國從世界工廠到世界級市場
“我第一次出國是在1984年,一次去了當時4個社會主義國家。那會兒我在人民銀行工作,能有機會出國訪問倍感興奮,也十分珍惜,覺得這不僅給自己了解世界提供了難得的學習機會,也的確是一個極大的‘福利待遇’。”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回憶,當時人們要做一套西裝并不容易,而有出國任務的人員,都可以得到每人350元的制裝費。揣著這筆錢,肖鋼跑到北京紅都服裝店買了自己第一套西裝。
“更為寶貴的是,每個出國人員還可以享受往回帶三大件兒的指標,我當時就用這個指標購買了家里第一臺電視機,這對當時每月只有幾十元收入的我來說,絕對算得上是奢侈品了。”肖鋼這樣說。
幾十年一晃過去,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已實現了全面小康,制造業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時,我們國家的大門也越開越大,百姓能輕松享受到全球好物,每年進博會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窗口,我的一個感覺是,中國不僅是世界工廠,也正在成為世界級市場。”肖鋼說,這是可喜的變化。
那時在國外看什么都新鮮稀罕
“還記得我第一次出國是在1986年,那時我還在水電部工作。我們到美國密歇根州去學習電力系統業務,為期兩個月。當時實行伙食包干兒,學習之外,我們這12個人‘各自為戰’,省吃儉用,為的就是省下錢來,回國買幾個大件兒。”全國政協常委、國投集團原董事長王會生打開了話匣子。
在國外,王會生看什么都新鮮稀罕,可惜囊中羞澀。他說當時有個疑問,那就是我們國家什么時候也能這么發達?想買啥買啥,想吃啥吃啥。
“兩個多月的學習,我從牙縫里省出300多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我決定好鋼用在刀刃上。我給父母買了一臺半自動洗衣機,盡量減輕父母的家務強度。此外,我給自己的小家買了一臺電冰箱、一臺收錄機,還給小孩兒買了一架電子琴。當我從出國人員服務部用板兒車拉走這些東西時,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大富翁。”往事歷歷在目,但王會生的思緒顯然沒有停留在那個時刻。用他的話說,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懈奮斗,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經濟發展,物質豐富,人民幸福。“這些年我們再出國,感覺什么東西我們國內都有,而且國內的東西物美價廉,供大于求,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改善。品味這幾十年的變化,我們由衷地感謝黨,感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感謝改革開放。”經過了幾十年的觀察比較,王會生這樣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進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