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提高涉外執法司法質效>發言摘登>委員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聯主席燕瑛:精耕細作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領域法治環境
“十三五”期間,北京實際利用外資累計829.8億美元,占全國比重超過12%。截至2020年底,超過165個國家和地區、累計4.5余萬家外商投資企業在首都設立。可見在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在與外資企業溝通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 “政策承諾”不夠明確。“政策承諾”是否等于“具體承諾”,對法律條款理解存在差異,甚至會出現一些虛假承諾、違法承諾、超權限承諾的情況。
二、 政策執行不夠精準。“一刀切”或“層層加碼”現象時有發生。國家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一再縮減,但一些行業和地方市場準入未及時對接。
三、 基層治理需要更精心。外資連鎖企業反映各地基層執法標準不統一、執法方式簡單是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外籍人員在華生活工作不夠便利等。
對此,建議:
一、 推動“政策承諾”落地落實。參考國際投資法中的“具體承諾”(specific commitments)對“政策承諾”做出明確司法解釋,并加大對“政策承諾”相關法規執行及兌現情況的監督。一方面,充分發揮各地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作用,推動其成為協調解決境外投資者、外資企業與本地區行政機關之間爭議的重要途徑;另一方面,可推廣國際商事糾紛一站式多元解紛中心建設,建立集國際商事糾紛訴訟、調解、仲裁于一體的服務機構,不斷完善發展涉外司法保障體系。
二、 推動外資準入負面清單與其他政策法規更好銜接。完善外資準入負面清單的相關配套措施,清晰解讀、指導負面清單與其他政策法規相銜接時的操作路徑。每年調整清單前充分論證并征求相關意見建議。
三、 加強基層執法人員隊伍建設。加強對一線執法人員的政策解讀和培訓,推進執法公正,營造“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法治、公平、透明的營商環境。
四、 提升對外資企業和外籍人士服務管理的精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水平。完善外籍人員實名認證平臺,方便外籍人士在華日常生活。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