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健康>資訊
保護醫務人員,促進平安執醫環境建設
醫務人員是人民生命和健康的守護神。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數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搶救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時代贊歌。然而,近年來不時發生的醫患糾紛甚至出現暴力傷醫事件,嚴重挫傷了醫務人員積極性,應認真研究推動有效解決。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平安執醫環境建設。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要加強對醫務工作者的保護、關心、愛護,提高醫務人員社會地位,加強醫院安保力量和設施建設,依法嚴厲打擊醫鬧和暴力傷醫行為”。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師法》第三條也明確提出,“醫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醫師的人格尊嚴、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為推動建立更為安全和諧的醫師執業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持。對于促進平安執醫環境建設,我也有幾點思考:
首先,平安執醫環境建設要抓源頭。
當前,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與優質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矛盾不斷凸顯。患者無論大病、小病都涌向大醫院,面對日接診數達幾十甚至上百的患者,醫師難免體力精力不濟,也無更多時間與醫患溝通,容易帶來矛盾。要科學布局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合理把控公立醫院發展規模,引導不同層級醫院落實功能定位,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讓疑難危重病患在區域內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醫療保障制度,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促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和社會辦醫健康有序,更好滿足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提升群眾就醫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其次,平安執醫環境建設要強“三防”。
早在2013年,原國家衛生計生委、公安部聯合制定印發的《關于加強醫院安全防范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就對人防、物防、技防提出了要求,各地需加大力度設立駐院警務室、配備安保人員、配置安保設施、完善視頻監管信息系統等,有效防患于未然,至今已取得積極成效。接下來,還要加大力度支持醫院利用大數據、人臉識別等新技術,提高智慧安防智能化、精細化、科學化水平,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區域數據共享機制,并探索構建“黑名單”制度,通過數據碰撞比對,實現智能精準預警。
第三,平安執醫環境建設要依法“調”。
國務院《醫療糾紛與處理條例》出臺后,醫療糾紛調處步入法治化軌道,在診療服務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全國醫療糾紛數量及涉醫違法案件連年下降。要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機制建設,大力推進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發揮保險在醫療糾紛處理中的第三方賠付和醫療風險社會化分擔的作用。規范開展醫療損害鑒定,如總結推廣醫療損害鑒定“江蘇模式”,印發相關管理辦法,將醫療事故責任鑒定專家、收費、流程等標準化、透明化,并簡化訴訟、仲裁等司法程序,為患者提供法律援助,引導其在對醫療行為存在異議時,通過合法途徑申請事故責任鑒定,采取正當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第四,平安執醫環境建設要促共治。
平安執醫環境建設是系統工程,需有效整合各方力量,建立健全政社互動、專群結合、人人參與機制。近年來,江西等地探索形成的“政府主導、綜治牽頭、部門聯動、人民調解、打防結合、風險分擔、法制保障”的共治模式受到肯定和好評。要強化正向宣傳教育,發揮好互聯網及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正面引導作用,讓群眾科學理性對待疾病診療。信任是和諧醫患關系的基礎,要著力恢復醫患互信,通過減少醫師非醫療工作任務及提高電子病例效率等,增加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增進理解和信任。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患雙方共同的敵人是疾病而非彼此。只有醫師執業環境安全平等,人民生命健康才有更好保障。
(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江西省政協副主席)
編輯:何方
關鍵詞:環境 建設 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