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生態>資訊
三年鍥而不舍 繪出詩畫江南
浙江省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本報記者朱智翔 晏利揚
“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收官,美麗浙江品牌全面打響,生態環境質量在較高位持續改善。”日前,浙江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污染防治攻堅戰有關情況。
自2018年全國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以來,浙江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為總抓手,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打好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戰役,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初夏時節,走在臺州市椒江區巖頭閘附近的橋上,只見水面碧波蕩漾,岸邊綠樹隨風擺動,幾只白鷺在水岸間蹁躚、休憩,三三兩兩的市民或閑庭信步,或休閑垂釣,儼然一幅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詩畫江南美景。
誰曾想,幾年前這里還是另一番景象。
巖頭閘曾是浙江省控劣Ⅴ類水質斷面之一,位于椒江區海門街道巖頭村。六條河交匯于此,由于流域面廣,工業園區廠房密布,導致垃圾成堆,違建遍地,污水直排,河水渾濁臟臭,人人避而遠之。
為讓巖頭閘重現清水潺潺,椒江將巖頭閘作為治水剿劣攻堅戰的主戰場,揮出沿河拆違、截污納管、清淤清障、生態修復、中水補水、關停養殖場、聯合執法等7把治水“利劍”,并最終成功消劣。
“消劣后,檢測數據顯示,巖頭閘的水質基本都在準Ⅳ類,或Ⅳ類到Ⅴ類之間。”臺州市生態環境局椒江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臺州市生態環境監測站監測數據,巖頭閘消劣后前8個月的月氨氮平均濃度為1.99mg/L、總磷平均濃度為0.377mg/L,其中最后3個月水質連續達到Ⅴ類,達到劣Ⅴ類水質斷面銷號要求。
為確保斷面穩定消劣和水質的進一步提升,海門街道又實施了巖頭閘生態濕地工程。“我們請浙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采用‘水平流濕地+生態塘+表流濕地’技術,打造生態‘凈水器’,并從全省出水量最大的中水回用河道項目引流至此。”海門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現在河道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Ⅲ類-Ⅳ類水標準。
除了打好碧水保衛戰,浙江省還深入開展能源結構、機動車污染、工業污染、產業結構和布局、城市揚塵和煙塵、農村廢氣污染、港口船舶污染等七大專項整治,打好藍天保衛戰;有序實施固體廢物全過程和閉環化管理,打好清廢攻堅戰;全面推進土壤污染詳查、管理臺賬建立、治理修復等,打好凈土攻堅戰。
“以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戰役為重點,生態環境質量在較高水平上持續改善。”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單錦炎說。
據悉,截至2020年底,浙江省設區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較2017年下降30.6%;日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3.3%,較2017年上升5.7個百分點;國家“水十條”考核斷面Ⅰ類-Ⅲ類水質比例達98.1%,較2017年上升4.9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水質斷面。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43.4%,較2017年上升14個百分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91.34%,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全省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連續9年持續上升。
深入實施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
“原來,環評報告表項目辦理至少需要兩周時間,想不到現在一天就辦好,環評審批改革后辦事真是方便、高效。”在義烏市,常常能聽到企業主對生態環境部門贊不絕口。
如潮的好評源自義烏市持續深化“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義烏市行政服務中心環保窗口負責人介紹,原來環評審批程序規定,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必須單獨做環評。而義烏市的實際情況是企業數量多、規模小、污染相對較輕,若每家企業單獨做環評,會因環評文件編制繁瑣、費用高,導致審批時間長、效率低。為此,義烏市率先啟動實施“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對通過區域環評審查的地區,將直接共享區域環評成果。這樣不僅可大幅簡化報批程序,還無需進行單獨項目環評審批。
除了實施“區域環評+環境標準”,義烏還實行了“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和“代辦制+承諾制”,企業通過浙江省政務服務網(金華市)環評中介服務超市自由選擇環評中介機構委托開展服務后,由環評中介機構、環境影響評估機構、生態環境局三家組成的“協作代辦、全程代跑”模式便可正式“上線運行”。從提交環評資料、專家評審到環評文件修改完善、批復送達,企業可以足不出戶。
如今,在“放管服”改革方面,浙江省、市、縣三級環保辦事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全省醫療機構輻射安全許可和放射診療許可 “一次申請,兩證同發”以及省級以上各類開發區和省級特色小鎮“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全覆蓋,做到了全面實行環評審批環節代辦服務,改革后環評編制時間平均縮減65%、編制費用平均降低55%。
剛性執法硬氣督察,生態環境保護秩序進一步規范
“江南鎮一處廢棄廠房內存放有大量危險廢物,8名工人中毒了。”接到群眾舉報后,杭州市桐廬縣生態環境執法人員第一時間兵分兩路,一路迅速開展危險廢物安全收儲應急處置工作,一路馬上聯合公安機關展開調查。
經查,潘某為謀取利益,從山東省泰安市某化工企業購買危險廢物——含鎳廢催化劑27.52噸,向山東省一家有資質的危險廢物處置單位購買危險廢物轉移聯單,并聯系無運輸資質車輛將上述含鎳廢催化劑從山東省泰安市運輸至浙江省桐廬縣,擬高價倒賣。為提高鎳含量,潘某找來8名工人對含鎳廢催化劑進行瀝干分裝,因其中含有毒揮發性溶劑,導致工人中毒。
2018年3月,在生態環境、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的聯動下,涉案人員潘某、裘某及山東省某危險廢物處置單位負責人崔某、隋某等6人因犯污染環境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至十個月,并處罰金。兩名駕駛員因犯危險駕駛罪分別被判處拘役三個月和兩個月,并處罰金。
“這起案件的成功辦理,正是得益于生態環保與公檢法部門聯動機制的不斷深化。”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說,如今,浙江省實現了省、市、縣三級生態環境部門與公檢法機關聯絡機構全覆蓋,生態環境執法力度持續保持前列。據統計,2018年-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行政處罰案件數為28798件,罰款金額達25.88億元,行政拘留885人,刑事拘留1198人。
除了鐵腕執法,浙江省堅持以嚴格的制度和嚴厲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通過全面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建立健全省級督察體系,以及加強企業環境信用管理、強化環境信訪調處、深化環境應急管理等舉措,進一步規范了生態環境保護秩序,有效防控環境風險,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2020年,全省各類環境信訪、突發環境事件較2017年分別下降40.9%、23%。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生態環境 浙江省 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