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資訊

紅河縣的鄉村振興“密碼”:

農旅融合走出實踐樣本

2021年06月18日 09:56  |  作者:孫琳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撒瑪壩梯田位于云南省紅河縣寶華鎮,總面積1.6萬余畝,是世界上最大的哈尼連片梯田,也是當地群眾的產糧核心區。千百年來,勤勞的哈尼族、彝族群眾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然后把一袋袋糧食運回家。可以說,有了哈尼梯田,這里的人們就有了生活的希望。

而除了撒瑪壩梯田這顆“明珠”,紅河縣還有著獨特的旅游和農產品資源。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紅河縣的鄉村振興之路也開始邁上新征程。紅河縣將獨特的旅游開發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正在探索一條農旅融合實踐樣本。

■■ “半山酒店”讓我們不再吃“老本”

“一輩子守著幾畝梯田,累死累活,吃飽飯是沒問題,可是要想致富奔小康不容易。”這就是當地村民一直的“煩惱”。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低產值高投入的山地農業勞動逐步被當地的年輕人拋棄。受地形影響,機械化生產很難在梯田里應用,到目前為止,人背馬駝依然是梯田耕作的主要方式。盡管當地黨委、政府大力推出了“稻漁共作”綜合種養模式,讓梯田的產值逐年增加,但從水稻育苗——移栽——管理——收割,投工投勞仍然不少,產出與打工收益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隨之造成的就是梯田撂荒現象。

那么,梯田還有耕種的價值嗎?

在紅河縣202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地面積占了96%,哈尼梯田面積26.46萬畝,500畝以上集中連片的梯田有35個片區。當地人賴以生存的梯田撂荒,鄉村振興從何談起?當地村民犯了難,當地政府也著了急。

經過調研考察學習,紅河縣政府有了新思路。大量的連片梯田也就意味著壯美的自然風景,梯田僅僅用來搞農業生產,豈不是太可惜?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精心謀劃下,撒瑪壩梯田景區逐步打造成功,游客的到來為當地開啟了新的發展機遇。

“我家的客棧收入一年有12萬元左右,現在已經進入了小康之家行列。”緊鄰撒瑪壩梯田的龍瑪村村民李威道出了奔小康的秘訣,“就是一個客棧嘛!經營好比啥都強。曾經走南闖北,錢掙不上還背了一身債。如今哪也不用去,家里有啥事也能顧上,還致富了。”

與李威不同,村民李智聰則開起了農家樂。這個地道的哈尼漢子燒得一手特色好菜,以前常常覺得無用武之地。游客進來了,哈尼蘸水雞、梯田生態蛋、梯田魚、梯田鴨受到大家的喜愛,自家梯田里生產的魚鴨蛋米往往不夠賣。李智聰常常感嘆道:“忙不過來啊!”

能忙起來,村民的腰包自然鼓起來。在龍瑪村,72戶村民中就有鄉村客棧和農家樂4家,全村實現年旅游收入70萬元以上。

農旅相融,梯田煥發了新的活力。梯田產出的農產品賣得上價錢,村民耕種梯田也能讓“錢袋子”鼓起來,耕種的積極性自然提高了,梯田撂荒問題也得到解決。

梯田固然美麗,可也并不是百看不厭。“吃老本”顯然留不住客人,持續發展也無從談起。為突破發展瓶頸,紅河縣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半山酒店”成了我們又一個新實踐。“我們引入了民營資本進入到紅河縣的旅游開發,現在發展勢頭很好。”

在撒瑪壩梯田旁,康騰帳篷營地酒店就這樣應運而生。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結合當地文化資源,以廢棄的傳統村落遺址為基礎,打造了一家輕奢型休閑旅游目的地。截至目前,酒店可日接待高端客戶36人,員工本地化率超過90%,月工資從2000元至5000元不等。2020年,公司發放工資總額190萬元,采購、銷售本地農特產品100余萬元。

離帳篷營地酒店不遠處,紅河縣蘇紅半山酒店項目也正在推進中。蘇紅酒店同樣是利用廢棄村落改造而成,定位為回歸鄉村生活的低密度、高品質的庭院式新業態半山酒店群落,計劃于2021年底前完成28套庭院的半山酒店建設并投入試運營。

“我們就是要充分利用挖掘梯田四素同構的價值,把梯田周邊的半山酒店打造成康養中心和休閑度假中心,讓游客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紅河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紅河縣還將按照梯田景觀、干熱河谷和民族風情三種類型,繼續規劃5個中期半山酒店建設項目,“我們希望通過農旅充分融合,讓紅河縣的鄉村真正興起來。”

■■ 三村鄉:片片綠茶變“金葉”

廣袤的梯田,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這都讓紅河縣有實現鄉村振興的“底氣”。但有底氣還得有思路,有方法,有實踐,這樣才能讓百姓真正有奔頭。

千里云飄紅河紅,萬頃茶山滇紅秀。穿行在紅河縣三村鄉大地,處處可以聞到茶葉的清香;日趨完善的公路,將一片又一片綠意盎然的茶園有機聯結,構成一個個茶海里的迷宮;冬去春來,時時處處可見茶人忙碌的身影,幸福的笑聲回蕩在三村鄉大地。

有紅河縣西大門之稱的三村鄉,是典型的半寒山區鄉,山內土壤肥沃,常年云霧繚繞,茶葉是全鄉主導產業。自國家扶貧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三村鄉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因地制宜引導群眾大力發展茶葉種植,成功走出了一條“有機、特色、優質、高效”的茶葉發展路子,為群眾增收致富開辟了新途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據了解,2020年末,全鄉茶葉種植面積已達2.7萬畝,年總產量達1000噸,總產值達上千萬元,直接帶動2939戶13318人從事茶產業相關的工作。

又到一年制茶時。紅河滇紅茶業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王素英告訴記者,在春茶收購高峰期,從上午11點起,背著裝滿鮮葉口袋來公司交售的茶農們便會絡繹不絕來到公司,公司工作人員再忙著稱重、開單據,茶農們排隊靜靜等候,這樣的狀態會一直持續到20點。

“而為了滿足農戶需要,打造綠色‘航母’,公司已經開始與紅河滇紅茶業產業合作社聯合打造一條‘市場+公司+農戶+基地+產業合作社’的‘綠色產業鏈’,使茶農一加入紅河滇紅茶業就不再為種茶難和賣茶難而苦惱發愁。截至目前,已經吸納約150戶茶農入社,輻射帶動周邊茶農1587戶7579人。”王素英說。

“我在公司上班兩年多了,主要從事殺青、拉茶、撿塊、烘干、曬干等工作,每個月工資2700元,如果加班有加班工資,可拿到3000元。在這里上班離家比較近,下班后又能照顧小孩和家庭,非常好。”黑樹林村村民徐美喬告訴記者。

小小的一片茶葉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健康富民的“生態綠葉”“致富金葉”。紅河滇紅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俊成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公司具備年產3000噸茶葉的生產規模,已形成茶葉產品加工、包裝、儲藏、運輸一體化的現代化茶葉生產企業。中國石化燃料油有限公司、中國泰康保險有限公司指定的定制茶,“滇紅茶”“茉莉花茶”、“谷花茶”以及“依期洛生態茶”等產品已于2018年在全國銷售。公司已與中國農業銀行農銀E管家電商平臺、中國扶貧基金會網站、上海長寧區服務網等合作,上線抖音、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銷售,線上線下,運營風生水起。

茶產業的發展,使三村鄉在短時間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荒山野嶺變成了群眾發家致富的茶園,青山變金山,狹窄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冰箱、電視機、摩托車等進入了尋常百姓家,村容村貌日新月異,群眾面貌精神振奮、笑語聲聲……

■■ 走出去也要引進來 民營資本帶來新活水

獨特的旅游資源也需要借助“外力”的幫扶,紅河縣政府深諳其理。

2016年,紅河縣與上海市長寧區“千里結親”。5年來,上海市長寧區累計投入財政幫扶資金16269萬元,并引入多家企業,援建77個項目,聚焦項目資金支持、產業合作、勞務協作等重點幫扶項目,真扶貧、扶真貧,為紅河縣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有力支持。

鄉村振興新篇章,幫扶不斷檔。上海市長寧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021年長寧區計劃繼續投入資金5700余萬元對口幫扶紅河縣。其中,第一批幫扶項目資金2500萬元,主要實施紅河滇紅茶業標準化廠房、甲寅鎮竹編工藝、樂育鎮龍車村委會香椿種植基地、熱區水果荔枝王產業基地、寶華鎮朝陽村委會蘇紅新村文旅特色村等項目建設,續寫脫貧后“文章”,全力譜寫結對幫扶和對口協作紅河縣新篇章。

“紅河嫂”職業技能培訓是上海市長寧區引入資本與紅河縣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之一。自2019年4月起,上海市長寧區聯合紅河縣婦聯對紅河縣適齡農村貧困婦女開展育嬰員、保育員、美容美發師、茶藝師、中式烹調、中式面點師、養老護理員、家居清潔等技能培訓。

羅玲輝就是眾多受益者中的一員,2020年以前羅玲輝夫妻倆以四處打零工維持家庭生活,同年5月,羅玲輝通過“紅河嫂”第六期專業技能培訓,實現更好就業,家庭經濟收入發生了巨大變化。

“我們家雖然不是建檔立卡戶,但家庭生活一直不富裕,幾年來我和老公一直在外四處打零工,自從回家參加‘紅河嫂’培訓,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學到技能以后找到很好的工作也拿到更高的工資,現在每個月我都可以拿到4800元。”羅玲輝說。

羅玲輝是“紅河嫂”優秀實例的代表,也是“能就業”到“好就業”的具體體現。據了解,目前,多名“紅河嫂”在昆明、蒙自、上海等地實現就業。同時,通過舉辦“勞動力轉移就業百日行動”暨“滬滇勞務協作”等系列招聘會,為紅河縣完成技能培訓79期2700人次,提供就業崗位7513個,吸引轉移到上海市就業154人,就近就地就業5198人。

解決了就業難,還要解決農產品銷售難。據了解,上海市長寧區先后引進了紅河縣九美商貿有限公司、紅河云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紅河縣五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3家上海企業到紅河縣落地,主要收購紅河縣農副產品供應上海市場。通過上海易果、上海腮紅娃娃農業公司、九美商貿公司、上海建行(善融平臺)、上海赫成實業等企業幫助紅河縣庫博農業、紅農商貿、酷愛哈尼梯田、牛多樂莊園等企業銷售農特產品。并引進拼多多公司投入161萬元開展“多多農園”項目,探索開展“一縣一品,一標一策”工作,為紅河縣梯田紅米制定了團體標準,助力紅河紅米打入了上海乃至全國市場。

在“南亞東南亞博覽會”上,在上海的商超里,都已經有了紅河縣農產品的身影,帶著產品走出去,帶著資本走進來,正如上海市長寧區相關人士表示,“摘帽不摘幫扶”,紅河縣鄉村振興仍大有作為。


編輯:魯雅靜

關鍵詞:梯田 紅河縣 鄉村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