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聚焦 資訊 多彩旅程 美麗中國 茶旅人生

首頁>旅游>資訊

青海瞄準機遇 加快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2021年06月10日 17:41  |  來源:青海日報
分享到: 

在廣袤的高原、大漠和黃河廊道自駕,看獨特黃河生態景觀,感受丹噶爾古城承載著的厚重多元文化,傾聽原子城里感人肺腑的愛國故事,看仙女灣那一片“花海”,流連于天湖一色的茶卡鹽湖……

在剛剛過去的五月,青海再次被五湖四海的游客矚目,只是因為今年青海旅游推出的10條精品生態旅游線路,串聯一路美景,進一步滿足了近年來人們對獨特秘境的情有獨鐘。

今年以來,青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青海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搶抓機遇,補齊短板,積極“破冰”,為青海文旅高質量發展裝上了“新引擎”。

加快落實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要守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底線。既要充分發揮生態價值,也要履行生態責任;既要大力推進生態旅游發展,也要積極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正因如此,全省“十三五”期間累計接待游客19646萬人次,年均增速21.73%;實現旅游總收入2109億元,年均增速22.68%的同時,綠水青山依舊是青海的優勢和驕傲。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樹立生態文明理念,高質量發展生態旅游,青海從未停歇探尋的腳步。目前,全省基本建立了以生態旅游為核心的目的地體系。全省共有世界自然遺產1處,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3個、自然保護區7處、風景名勝區1處、水利風景區13處、森林公園7個、濕地公園19個、地質公園7處、沙漠公園12處,形成了以生態旅游為統領,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公園和水利風景區等為載體的多類型目的地體系。

青海是獨特的,既是生態資源的寶庫,又是生態安全的屏障。所以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已成為全省干部群眾的共識。對于全省文化旅游部門來說更是如此,高質量發展文化旅游,在旅游發展規劃編制、旅游產業培育、旅游產品開發上都要以生態保護為前提。

基于這樣的共識,全省把生態教育、環境保護與“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各類生態旅游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推出了生態研學、高原康養、濕地觀鳥、自駕越野、森林養生等多種生態旅游產品,形成了大美青海觀光之旅、生態青海健康之旅、文化青海溯源之旅等100條生態旅游產品線路。同時,全省還抓住“一帶一路”等機遇,建立以對口援青、西北協作區、沿絲綢之路、青藏鐵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旅游聯系機制,成立絲綢之路文旅產業聯盟,再造“東出、西進、南下、北上”的全方位開放格局,積極構建大區域、大流域循環的生態旅游聯動體系。

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是基礎,打造是關鍵。青海守護的每一寸綠水青山,不僅僅是對外展示,更有共建共享的內在需求。為了進一步擴大生態旅游優勢,全省文旅部門倡導社區參與、共建共享理念,引導農牧民通過農(牧)家樂、自駕營地接待、景區管理維護等有序參與生態旅游業,把潛在的生態價值有效轉化為現實的發展優勢,讓綠水青山出“顏值”,金山銀山有“價值”,文旅品牌能“增值”。2020年,全省文化旅游企業達9000余家,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106萬人,5.45萬人通過參與生態旅游脫貧致富。

突出生態旅游的文化特色,需要不斷挖掘文化內涵,提升生態品質。全省支持農牧區地域特色文化、民族民間文化、優秀農耕文化、傳統手工藝、優秀戲曲曲藝等傳承發展,打造新的生態文旅目的地和增長極,打造特色鮮明、體現地方人文的生態文化旅游精品劇目。持續打造“大美青海生態旅游”“河湟文化”等品牌,依托媒體,利用平臺,增強生態旅游的吸引力。同時,通過“山宗·水源·路之沖——一帶一路中的青海展”“生態保護源頭擔當”為主題的大型生態舞劇《大河之源》等為載體,展現優秀生態民族文化,傳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

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張寧說,打造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既能實現保護生態環境的目標,又能展示生態高地的大美;既能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能推動現代文明交流;既能帶動基礎設施建設,又能改善民生福祉。這一番話道出了生態旅游產業是幸福產業、優勢產業、富民產業,在保護生態環境、促進民族團結、傳播優秀文化、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的確,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既能體驗大自然、又能充分關注環境保護和當地發展的特殊旅游形式,與其說是機遇選擇了青海,不如說是青海瞄準了機遇。

目前,全省正在整合生態旅游資源,優化生態產業發展空間格局,以“一環引領、六區示范、兩廊聯動、多點帶動”的生態旅游發展戰略,構建以點帶面、以線連片,生態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郁、旅游要素集聚、服務功能完善、區域協作密切的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發展空間布局,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提升生態旅游、研學旅游、紅色旅游、鄉村旅游、低空旅游、自駕旅游等規模和水平,打造青海湖、三江源等世界級生態旅游品牌。

同時,建立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機制、生態保護與旅游收益分配機制、特許經營管理和退出機制、綠色旅游產品和綠色旅游企業認證機制,加強全要素配套服務,激發生態文化旅游消費潛力;推動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交流融合,提升生態旅游產品供給質量和旅游服務質量;在財政、稅收、土地、人才、市場等方面制定相關政策,等等,支持生態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和機制正在不斷建立和完善中。

我省同時借鑒國內外發展生態旅游的經驗做法,制定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創建標準,建立創建評估體系,明確創建具體內容,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打造高水平生態旅游服務管理機制、建立游客滿意度調查和評價機制,形成可操作、可量化、可評估的工作標準。

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態資源為依托,在我省國家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地質公園、A級旅游景區實施一批環境保護治理、旅游服務設施建設等強基礎、補短板工程,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夯實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創建基礎。

加快培育國家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重要生態保護地的生態旅游產品,建設一批特色生態旅游景區和生態鄉村旅游接待點。培育一批生態旅游新產品、新場景、新業態聚集區。改善生態旅游服務質量和消費環境,提升生態旅游要素發展產業化水平,推動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鄉村振興、文化體育、醫療康養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力促形成資源共享、市場共建、互為支撐、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

這個春天,我們已播種下了希望。(王宥力)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生態 旅游 青海 打造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