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深圳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龔云流: 在原特區外探索“盒子+街區” 商圈模式拉動消費
王偉中書記在第七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出:深圳要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和競爭力,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打造高質量發展高地。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深圳利用市場進行產業結構轉型,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同時現代服務業也加快發展,推動了深圳經濟有質量的快速增長。
近年來,深圳大型購物中心如雨后春筍,這些綜合體,被形象地稱為“盒子商業”。相對于傳統的“盒子”式購物中心模式,“盒子+街區”因其擁有更多人性化的設計和更好的購物體驗,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由于歷史原因,原特區二線關外商業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目前還存在“重工輕商”的現狀,影響了深圳建設國際消費城市和國際商貿中心城市的進程。就如何加快形成原特區外商業集群,我談一點看法。
一、 現狀
受制于“土地、資金、人才、市場”等因素,深圳現代商業發展在地區分布上不夠均衡。特區一體化以來,原特區外的商貿業情況雖有所改善,出現了很多新的“盒子商業”。但這些商業體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市場培育期長、同質化較大、抗風險能力較弱等方面。比較典型的如東門商圈現象,其物業產權各為其主,業態規劃較為混亂,缺乏統一運營,惡性競爭屢見不鮮,門店經營面臨重重困難,商家抗風險能力較低,一旦遭受金融危機或類似新冠疫情、電商崛起等因素沖擊,面臨的是一輪又一輪的關店潮。所以發展現代商業還需繼續發力和尋找突破口。
二、 建議
借鑒上海新天地、武漢新天地等商業發展模式,在制造業集中的片區,合理利用條件成熟的存量工業園區,升級改造工業物業,率先消化存量老舊工業園區,探索“盒子+街區”發展模式,既堅守工業在城市經濟機構的重要地位,又因地制宜,通過科學合理的改造,滿足周邊工業人群的配套商業需求,實現工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拉動深圳經濟高質量增長。
(一)出臺相關政策,因地制宜管控土地。政府在抓土地供給、加強土地收儲工作的同時,重新規劃工業紅線,高標準規劃商業和生活配套用地,確保高端制造業土地供給。在抓工業用地綜合整治方面,應因地制宜,允許在人口集中區域適度轉化(工業)土地性質和用途,將不具備“工改工”條件的工業園區,可以通過綜合整治或復合式更新等路徑進行工改商,適當增加容積率,局部加建擴建、拆除重建等,實現舊工業區產業升級、功能升級,并興建或改造一批各具人文特色的集中商業配套設施,方便群眾生活,促進消費。
(二)合理布局,大力提升商圈生命力。商圈的謀篇布局,龍華區的辦法是以新建為主,綜合整治為輔。綜合整治較成功突出的案例如大浪商業中心商圈的建設,就是以綜合整治、升級改造老舊工業園區,轉換工業廠房用途,變工業為商業,統一規劃,統一運營,合理布局商圈業態,讓每一個商戶都有足夠的生存土壤和發展空間,可以活得了,活得好,有效提升商家抗風險能力,為“提信心、促經濟、保民生、穩就業”發揮重要的作用,讓老舊工業園區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
(三)雙舉并措,提升商業抗風險能力。“盒子”與“商街”并行,滿足不同層次商家、不同層次消費群體的客觀需求,營造更有活力和競爭力的營商環境。
(四)突出特色,促進地方文旅體融合。將地方“老”特色融入商圈文化,留住更多深圳記憶和地方味道,促進地方品牌更好發展。同時,積極響應市、區號召,打造“夜間經濟”街區,挖掘區域文化、娛樂、旅游消費潛力,給城市發展注入活力和更多的想象空間。
(發言者系市政協委員,深圳市友誼書城集團總裁,深圳市恒冠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