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深圳市政協七屆一次會議>委員建言
呂華:聚焦產城融合 大力推進產業發展的高質量空間載體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深圳“要優化升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體系,深化對內經濟聯系、增加經濟縱深”“率先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現就如何進一步提升產城建設、城市運營水平,充分發揮國企“服務大局、服務城市、服務產業、服務民生”的功能,圍繞轉型提升、政企協同、融合發展,推進全市高質量的發展空間載體建設提出以下建議:
一、 加大政企聯動機制,加快傳統園區的產業升級
回顧過往,深圳的產業園區建設從傳統工業區、工貿園、科技園開始,不斷探索各類創新企業聚集平臺建設,走到今天的一體化產城綜合體開發運營。傳統的產業空間基于其功能單一化、建筑老舊化、市政管網配套低端化,已無法承載新時期的產業發展需求,其形態的更新迭代亟需采取片區統籌、綜合整治、拆除重建、管理賦能等多維手段,改變其現狀。以深業上城為代表的現代創新型城市綜合體,憑借多元的業態模式,完備的產業鏈生態深受政府、企業歡迎,是一個很好的模式。建議繼續加大政企協同力度,探討升級改造手段、政策試點方案,在保證統籌更新指標與兼顧法圖的同時,適度放寬管理政策邊界,以重點片區為抓手,率先試點部分規劃指標、租售配比、業態綜合、拆談支持等相關政策,通過市場化的應用試點,找出城市更新的高效路徑。同時,針對產權分散、協同難度大的老舊工業區,可考慮以政府委托,企業代建的方式,實施老舊產業園區綜合整治提升工程,通過市政改造、物業翻新、公共空間集約規劃、智慧治理、創新服務等手段,增加功能空間、提升市政效能、促進產業活力升級、引領城市高端產業的聚集和健康發展。
二、 發揮國資國企功能,深度參與城市新產業空間的建設
十四五期間,國家將進一步加大戰略新興產業的投資發展力度,傳統產業的補鏈、強鏈工作強度也將進一步提升,圍繞新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生物醫藥等戰略新興產業的重特大項目建設將進一步提速,在這一過程中,應加大發揮國資國企身份優勢,引導其深度參與城市重點重大項目建設,配合政府實現創新發展。通過企業的市場化綜合能力,提前介入區域重點項目的前期推進,結合項目特點,利用國企內部的經營管理綜合素能,緩解政府跨部門、跨行業進行多方資源整合過程的壓力,政府端通過明確方針、政策引導、智庫聯動等手段,確保重點項目推進的法律、技術保障。過去一年,深業集團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積極參與了光明科學城、壩光生物谷、龍華城市場景試驗區、龍崗平湖產業園、成都天府科學城等城市建設重點項目的研究和實施,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為重點項目落地及產業導入、培育創造了條件。同時,在城市服務環節,為更好地服務“人、城、產”,建議進一步加大城市管理與物管的融合,通過“物管城市”的模式,將城市服務的線性化模式轉變為網絡化模式,在協同、一體提升物管企業外延能力的同時,集約、高效地實現城市服務治理,同時推進被服務載體進一步連成片、結成網,深化城市運營供給側改革,創新城市治理模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 發揮灣區區位優勢,實現深港經濟的融合助力
圍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結合深圳的區位特征,要充分發揮深港兩地優勢,不斷加強與香港在科創領域、金融領域的合作,高效融合深港兩地的產城協同發展要素。建議考慮以政策引導的方式支持深圳企業布局香港,充分考慮深港兩地的政策差異,研討與香港的項目、人員、資本等要素的對接機制,充分培育企業在港發展的優質土壤。圍繞引進港資、港企進入深圳,全力推進深圳河套地區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加大雙邊交流溝通力度,以政府或企業為載體,組織多領域、高頻率互動、互訪,以業務為紐帶、以園區為平臺,營造深港經濟融合氛圍。
(發言者系市政協委員,深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編輯:劉乙潼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