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法味”鄉村無藩籬
——重慶市銅梁區政協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法治鄉村院壩談”活動
人民政協網重慶5月10日電 (通訊員 文博 記者 凌云)4月27日中午,簡單扒拉了幾口飯,重慶市銅梁區舊縣街道檬梓村黨支部書記周在海就帶上筆記本,一溜小跑趕往該區政協牽頭的法治鄉村建設協商會場。一個農家院壩,一圈凳子,村民、街道和村干部、基層法官、司法局干部,連同從事政法工作的6名政協委員團團圍坐,正商量著村里的“法務事”找誰辦?誰能辦?怎么辦?
老周看到,隔壁丁家村的支部書記唐大倫也來了,還聽到他在會場上拋出了一個觀點——法治鄉村建設應該讓法院打主力。依據是去年丁家村兩戶人家因相鄰田地誰多占了2厘地鬧了起來,村里多次調解無果,最后靠著“一鎮一法官”的巡回法庭才調解好。老唐還拉上“2厘田地糾紛案”的當事人現身說法,贏得現場不少掌聲。
“我不贊同這個說法!”老周把手舉得老高,用反對聲跟老朋友打起了招呼,他認為,法治鄉村建設必須堅持黨建引領。“法院、司法所、派出所、綜治巡邏都是專業的,基層的小矛盾多且復雜,不能靠哪一個單位單打獨斗完成。”燈越撥越亮,理越辯越明。老周的觀點立刻得到了更多的鼓掌支持,大家也紛紛表示,這才是區委實施“黨建扎樁、治理結網”工程,推進鄉村治理工作的核心所在,也是匯聚13萬少云志愿者力量參與“積分制”、“五風”浸潤、鄉村環境整治等工作的源頭活水所在。
寫在紙上、貼在墻上的普法知識村民不愛看,看不懂怎么辦?如何把信訪不信法的認識根本扭轉?農村法律人才少,遇到土地糾紛、勞動糾紛找誰最管用?有了大家的支持,老周干脆竹筒倒豆般把工作中的疑問一股腦倒了出來。“年紀大了,看那些關于法律的本本冊冊很費力。”“一碗水端得平,都會服氣。”……
村民們七嘴八舌的議論也立即收獲了相關部門的回應。區法院副院長張勇表示,除了巡回法庭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外,他們也正探索通過開設手機客戶端平臺、建設普法微信群發送典型案例等,將傳統與現代傳播方式融合進入普法過程。區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坦言,將進一步抓實綜治巡邏隊伍建設,做好基層巡邏、普法、調解工作,為法治鄉村建設盡一份力。
“首先要破除思想上的藩籬。”區政協社法委主任劉兵認為,法治鄉村建設最大的攔路虎是普法。如何讓老百姓對普法知識愛聽愛看能理解是關鍵。劉兵開出的藥方是因人制宜,給種田人講《土地承包法》,給農業業主、企業老板講《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給街坊鄰居講《民法典》……
“公平執法才是根本所在。”在司法戰線工作了7年的丁生堂委員把目光投向執行難。他認為,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執法活動、每一起案件辦理中都能感受到社會公平正義,才是信法不信訪的要義,也是一碗水端平的關鍵。
“村規民約和鄉賢的作用也不能忽視。”身為律師服務團成員的袁登勝委員關注著德治和自治的力量,他希望通過自治的生根發芽,德治的春風化雨,為法治打下堅實基礎。
……
怎樣依法治村?大家的參與熱情高漲,有問題反映,有深度思考,也有對策建議。但讓老周印象最深的還是區政協副主席汪德富對院壩協商會的評價:“這既是村民參與農村社會治理的協商會,也是講政策、促公平的普法會。”只要讓更多的村民在辯理論據中知法、明法、尊法、守法,老周覺得鄉村“法味”飄香就不會再有阻礙。
編輯:賈元昌
關鍵詞:鄉村 法治 普法 法味 藩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