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資訊 宏觀 金融 行業 國企 民企 人物 新資訊

首頁>經濟>資訊

農業大國的農業保險,如何由小變大?

——業界人士春忙之際熱議農業發展“穩定器”

2021年04月13日 10:05  |  作者:崔呂萍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風調雨順的年份,農民們靠辛勞實現稻谷歸倉,可萬一有個“萬一”,該由誰來為“三農”托底、護航?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大國的農業保險,又該如何搞?

不乏嘗試

4月8日,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印發《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鼓勵開展地方特色農業保險創新試點”。

而就在一個多月前,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8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一系列促進農業保險發展的政策,致力于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風險分散機制,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方面,也明確提出了要擴大稻谷、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

農業保險,被業界人士認為肩負著農業發展“穩定器”“助推器”的作用。那么,這些作用又是如何發揮的?

截至2020年底,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財險公司農業保險已覆蓋全國30個省市,在售產品達1600余個,涉及覆蓋種植、養殖、森林、農房、農機具等多領域,保險責任包括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病蟲草鼠害或疾病疫病、價格風險等,累計為超9600萬戶次農戶提供近3萬億元風險保障,累計賠款超140億元,受益農戶達1348萬戶次。

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過程中,保險被賦予重要使命。“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支持擴大內需戰略,服務‘六穩’‘六保’,為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更多力量。”談及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壽集團董事長王濱表示,作為金融央企,中國人壽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部署,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大局,在助推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增收方面真抓實干,構建了具有國壽特色的服務版圖。

作為近年來國家鼓勵開展的創新險種,“保險+期貨”有效轉移和分散價格風險,也可以化解因農產品價格下跌給農戶造成的損失。

而據記者了解,中國人壽在國家試點政策支持下,積極推動“保險+期貨”產品落地。截至2020年底,累計在10余省市開辦“保險+期貨”業務,品種涉及橡膠、玉米、棉花、雞蛋、粳米、豆粕、白糖、紅棗等品種,為近18萬農戶或農業企業提供超23億余元風險保障,已支付賠款超2.5億元,受益農戶6萬余戶次。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農業保險提供風險保障4.13萬億元,同比增長8.57%。隨著保費收入的增加以及保障程度的提高,我國農業保險賠款也迅速增加,從2007年的29.2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592.52億元,初步發揮了農業保險對于損失補償和恢復生產的作用。

嘗試不斷,成績可圈可點。但對于海量的需求,這些只是杯水車薪。

也有短板

“相對于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農業保險的新要求而言,目前促進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尚存在一些挑戰。”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這樣表示。

在朱俊生看來,農業保險在中國實踐,短板有5個。

一是對于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保障水平有待提高。比如,雖然前期做了很多努力,但從全國范圍看,玉米、水稻、小麥三大糧食作物畝均保險金額仍然較低,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農業高成本、高投入的生產特點,難以滿足規模化經營主體的保障需求。

二是財政補貼政策有待優化。比如,近年來中國對農業的補貼支持快速增長,農業支持總量和主要農產品補貼水平大幅提高。但價格支持和掛鉤補貼逐步成為主要政策工具,對市場的干預和扭曲作用日益明顯。因此,應充分發揮政策性農業保險在支農的作用,促進財政支持農業方式的改革。

三是經營模式有待創新。朱俊生表示,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小規模分散經營仍然是我國農業的主導性經營形態。相應的,每份保單的承保面積相當有限。2019年,全國三大主糧作物承保面積10.65億畝,參保農戶1.91戶次,據此計算,每戶次承保面積僅為5.58畝。在這種情況下,農業保險承保和理賠的成本就很高。

四是大災風險分散制度有待完善。隨著農業巨災風險發生、農業保險降費、提高保障程度以及經營成本的提高,近年來部分省市已經出現較大程度的超賠,農業保險大災風險準備金制度已經不足以應對大災風險,需要研究再保險、大災風險融資安排等制度選擇與設計,以健全和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制度。

五是制度風險有待防范。比如保費補貼撥付機制不合理,出現大量的應收保費。大量的應收保費不僅大幅減少公司可運用資金與現金流,影響公司經營,而且有可能會積累成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要補齊短板,還需要因地制宜。

“展望未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為農險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新型經營主體的快速發展需要農業保險提供更大支持,農業和農村新業態發展需要農業保險提供保障,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農業保險拓展新功能,農業保險將從‘小農險’發展到‘大農險’的新階段。”朱俊生這樣說。

那么,又該如何由小變大呢?

多贏格局

2019年9月,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按其要求,“到2030年,農業保險持續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總體發展基本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現補貼有效率、產業有保障、農民得實惠、機構可持續的多贏格局”。而圍繞這一目標,再結合上述學者反映出的短板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是提高補貼額度,完善補貼制度和相關立法,落實各級政府責任。“這方面,可以借鑒加拿大的經驗——中央政府負責農業保險的宏觀規劃、制定發展原則,是全國農業保險保費補貼事權的設計者和主導者。加拿大政府并不承擔全部的保費補貼事權,而是負責對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生態安全的主要大宗農產品提供保費補貼。各省政府負責本省農業保險的發展管理,是保費補貼事權的重要參與者。”周延禮表示。

二是對于具有本地特色的農產品,提供差異化補貼,避免全國財政補貼“一刀切”。以地方政府作為保費補貼的設計者,可由當地提出申請,中央統籌,推動發展地方特色農產品的農業保險。中央財政補貼主要向重要農產品及向糧食生產功能區、深度貧困地區以及產糧大省傾斜。地方財政向地方特色農產品傾斜。

三是建立合理的補貼比例。提升甚至完全由中央和省級政府承擔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減輕甚至取消市縣級對農險保費的補貼,從而降低“農業大省兼財政弱省”的財政壓力,將更多需要農業保險的區縣納入保障范圍,推動農業保險在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秦云

關鍵詞:農業 農業保險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