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理論>建言立論
多措并舉提升委員履職能力
汪洋主席在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上提出,能力不足、本領恐慌是擺在每位委員面前的現實問題,加強學習是所有委員的重要任務。認真學習貫徹兩會精神,全面提升政協委員的履職能力,是當前各級政協和廣大委員面臨的共同任務。
以學習保障委員履職能力。開展常態化培訓,著力構建以“1+4+N”為主體的廣泛、多層、常態化的委員學習培訓體系。“1”即每年舉行一次全體委員專題學習輔導班,“4”即4次常務委員會履職能力提升培訓,“N”即專門委員會日常多次學習、交流和研討,以常態化“充電”“補鈣”讓委員“強筋壯骨”。
以實踐鍛煉委員履職能力。協商議政唱主角,政協委員要自覺強化責任擔當,由“要我履職”向“我要履職”轉變,在深度參與協商實踐中站前臺、唱主角。危急關頭挑重擔,主動投身到重大斗爭中去真刀真槍干、到急難險重一線中去動真碰硬。服務中心勇擔當,聚焦黨政中心工作,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等各項工作中,當好新時代奔跑者、奮斗者、奉獻者。
以標準量化委員履職能力。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這18字要求為提升委員履職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評價標準。評價指標可量化,把18字要求細化落實到對應的“四種能力”上。在“四種能力”一級指標框架下,結合委員履職檔案,科學設立若干二級指標和三級指標,對每個指標設定適當分值,每年對委員進行一次量化打分。評價主體多元化,探索試行“黨政部門+界別群眾+第三方評價機構+政協專門委員會”四方共同參與的評價模式,推動評價工作由“關門評”向“開門評”、“政協評”向“社會評”轉變,力求評價更加客觀、公正。評價結果公開化,主要是“三公開”:即向全體委員公開,向委員所在單位公開,向黨委組織、統戰部門公開。
以服務激發委員履職能力。堅持從走訪聯系、轉化成果、宣傳表彰等環節入手,做實優化委員服務。聯出歸屬感,建立和完善主席會議成員分工聯系委員、專門委員會聯系界別委員、黨員委員聯系黨外委員、委員聯絡機構專職聯系委員的工作機制。轉出成就感,完善委員履職成果報送、督辦、反饋機制,助推履職成果落地落實。宣傳表彰出榮譽感,堅持宣傳聚焦委員、鏡頭對準委員,在媒體開辦專題專欄專版,集中宣傳委員先進事跡和履職成果,對履職能力排名靠前、成果顯著的委員進行表彰,在委員中形成“我履職、我光榮”的良好氛圍。
(作者系湖北省鄂州市政協主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委員 提升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