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天津實踐>住津全國政協委員風采
補足農村電商發展短板!
孫昌隆委員為鄉村振興防止農民返貧建言人民政協網天津3月4日電(記者 李寧馨)“以前,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養在深閨人未識’,也不容易運出來。隨著移動互聯網、電商平臺、支付、交通等條件逐步完善,這些地區的農產品正在變為電商‘富礦區’。”孫昌隆委員建議對于一些交通、產業、人才條件相對薄弱的地區,加大重點投入、補齊短板,加速電商在脫貧攻堅中的促進作用,防止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返貧,保障農民持續增收。
“補足農產品品牌短板、補足產‘消’對接的市場短板、補足電商人才短板及補足基礎設施短板至關重要。”在孫昌隆看來,要以“五級書記”抓鞏固脫貧的力度,以產業基礎較好的鞏固脫貧地區為重點,鼓勵各地政府推動當地有影響力的人,通過電商平臺向全國消費者推介本地特色農特產品,并善用各類新媒體,在為本地農產品做品牌推介的同時,培育黨政干部、企業和農民的“觸電”意識,為加速農產品上行打下良好基礎。
他建議各地商務部門主動引導和推動電商平臺與有產業基礎的貧困地區搭建合作的“頂層架構”,以市場需求和電商平臺的專業能力為基礎,通過線上展銷會、線上優品館等方式,將當地特色農產品迅速加入全國消費者的“日常購買清單”,一舉消除信息和市場壁壘,推動“小特產”變為“國民消費”,深化脫貧鞏固地區農產品的產“消”對接能力。
他在調研中發現,部分貧困地區的農產品上行,缺乏成熟的運營主體,尤其電商運營人才非常匱乏,導致產品賣不出來。為此,他建議當地政府聯合電商平臺、科研機構進行針對性培訓,讓農民既懂農業也懂電商,幫助鞏固脫貧地區培養高素質的新農商人才,帶動“一地一品”特色產業發展,深化當地整體運營能力。
邊遠地區基礎設施薄弱情況不容忽視。孫昌隆建議以政府投資、政府補貼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等多種模式,靠近產區,甚至在有一定條件的“村邊地頭”,結合農業農村部對冷庫冷鏈的投入,建設具備物流、倉儲、加工、交易一體化綜合優勢的“農業電商產業園”,并逐漸完善各項服務功能,提升供應鏈能力。
在鞏固脫貧的過程中,產業振興是持續發展的關鍵,“三產融合”是農民富裕的放大器,而涉農電商是有力的抓手。孫昌隆建議對互聯網實施包容且審慎的監管,為電商行業迅速壯大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我們應當推動電商在鞏固脫貧的過渡期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