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體制外的高校心理咨詢師:留戀也掙扎
記者面前的心理咨詢師雨山(化名)說起話來自信篤定,很是能讓人產生信任感。她曾在國外學習多年,回國后執著地投身于心理咨詢行業。但最近一次見面卻讓記者很是不解,她居然加入了另外一家公司做銷售。問及原因,“錢!”雨山解釋說,心理咨詢師是一個需要不斷學習培訓的高投入的工作。疫情期間咨詢工作受到了影響,雨山不得不尋找另外一份工作借以來養活自己和家庭。盡管如此,選擇堅持在心理咨詢行業的雨山,依舊在多家高校中做心理咨詢。
所幸雨山的父母和愛人鼓勵雨山堅持,他們堅定地認為:“國家的發展對這個行業有需要。”
教育在線:您覺得普通人有沒有必要學點心理學知識?
雨山:任何人都非常有必要學習一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甚至我覺得公共傳媒應該盡可能地普及一些心理學知識。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會讓我們更好地反思自己和理解旁人,也能在一些時候幫助自己規避一些有潛在危險的人,比如垃圾人,或者被洗腦。我知道在歐洲一些國家,比如法國、荷蘭,會在新手媽媽懷孕初期普及一些基本的母嬰知識和兒童心理學知識。我在上本科的時候,很多學生都會選修至少一門心理學方面的課程。
教育在線:普通老百姓平時說的垃圾人用你們專業的術語怎么說?有什么苗頭需要要警惕?
雨山:生活中,我們其實很少會對外用這類術語。當今社會報道的垃圾人常常不自知,但身邊人、單位或社區的確需要警惕。比如當你發現身邊的人有捏造事實而不自知,記憶出現嚴重偏差而不自知,完全控制不住自己情緒的進行發泄,甚至有的會在前一天還是朋友,第二天什么都沒有發生的情況下反目成仇;再比如在沒有任何實際根據的情況下,懷疑自己被跟蹤,感覺有人要傷害自己或自己的家人。
教育在線:您說心理咨詢師這個行業本身會面臨著非常大的壓力,從統計的職業范圍看,心理咨詢師都是個高危行業,心理咨詢師面臨的壓力通常會是什么?
雨山:簡單地說有兩個層面的壓力,一個是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壓力,其中包括經濟壓力和專業學習成長性壓力,經濟壓力主要就是新人咨詢師來訪個案少,個案價格低,個案成功率低,這是直接的收入和經濟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專業學習成長的壓力:新人時期專業學習需要的時間長,包括督導、個人成長咨詢以及專業知識培訓這些的開支和時間投入對于新人而言都是挺大的壓力。
以上是現實層面的壓力,另外就是精神層面上的壓力:分別來自職業發展和職業特性。說到職業發展就要提到剛才的個人成長咨詢,新人需要找到資深且適合自己的咨詢師先來給自己做心理咨詢,這一步有的時候還需要注意咨詢師的流派是否和自己相同。這一過程不僅要看新人是否和自己選擇的流派相匹配,還要面對咨詢分析后對自我的理解和接納。這是來自職業發展所帶來的壓力,而心理咨詢師的職業特性帶來的壓力就更大更復雜了。來訪者將自己最隱私的部分拿出來和心理咨詢師進行討論,無論是否是新人,心理咨詢師都要面臨一定的壓力就是無法理解或者無法面對來訪者的問題,比如自殺、自殘、自虐;比如非常見的性癖好;比如施暴、性侵、虐待、霸凌。這些來訪者可能面臨的問題,拿來和心理咨詢師討論,他們不會一上來就討論這些,他們會先試探,而這個被試探的過程,咨詢師就要承受著相應的壓力,而且是每一次面對同一位來訪者的時候,都要面臨這樣一次試探。因為一般的心理咨詢不是一次就能解決問題的,一般至少也需要2-3次初始訪談,到后面根據訪談了解的內容制訂咨詢計劃。所以這樣的壓力基本上每次見這個來訪的時候都要承受一次,一般的咨詢頻率是一周一次,也就是說每周都要這樣來一次。
所以面臨的壓力在從業的整個過程中都是持續不斷。
教育在線:就你們的咨詢來看,目前大學生最突出的心理問題是什么?具體可否舉些案例?
雨山:在大學里我觀察到的比較普遍的心理問題:無意義感,借用前一陣子北大心理咨詢師徐凱文老師用的詞:空心病。
這種無意義感也是一個心理的發展階段,從青少年到成年早期,本來就是要重新思考人生意義的階段,需要結合之前的經歷和經驗,對自己未來人生進行規劃和實踐。但是如果學生在之前的經歷過于單調,且缺乏嘗試,那么當他面對這個階段的時候,則很難不迷茫,又缺乏動力。
有些學生會發現,自己在中學期間看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到大學已經很難有效了。比如,因為自己學習好,這個世界就應該是圍繞自己轉的。還有這樣預期的同學,在大學里的學業生活就會變得非常煎熬和痛苦。
教育在線:在高校心理問題突出的情況下,你覺得心理咨詢師在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中扮演了哪些角色?
雨山:這有點像是一道心理咨詢師測試題,我認為:心理咨詢師在學生心理問題方面扮演提供專業視角分析和專業的心理服務的角色。具體一點說,面對學生問題,我們做的是心理咨詢的傾聽和理解,并在允許的范圍內,根據學生的個人情況給予建議。除了為有心理需要的大學生及時提供心理疏導外,還有就是我們需要根據掌握的心理知識,對可能對自己生命或者他人生命有威脅的行為現象做及時的排查和匯報工作。
就我個人而言,兼職的心理咨詢師在高校的主要職責是:根據學生們的心理需求進行疏導和緩解,提供個體或團體型咨詢。有的時候還會參與學校普及心理健康知識,以及為高校的生活老師們提供與學生溝通的策略。也會受邀為學生提供心理學方面的選修課程,以及給予學校內部的生活老師和班主任提供專業方面的指導和培訓。
教育在線:就您的切身體驗來看,高校心理咨詢師生存狀態怎么樣?其中的困難、急需社會關注的突出問題,是否可以給讀者進行簡單的介紹?
雨山:作為一名在高校的兼職心理咨詢師,面臨的主要困難簡單地說:責任重、風險高,待遇低。高校孩子們出現心理問題最終出現極端行為問題的案例這些年明顯感覺在增多,被報道的也不少,相當部分孩子有明顯自殺傾向。且不說來自外界、學校等各方面的壓力,單是從自身想要幫助學生的角度出發,在和這些對生命已經絕望的人做工作本身就是很大的壓力。
對于從業者而言,這樣的壓力有時甚至是毀滅性的。就國外的報告來看,心理咨詢這個行業本來就是一個“職業死亡”率和人身死亡率很高的職業。更不用說在高校工作的心理咨詢師們的對象是迷茫不定又充滿未知的大學生們,而且根據國外的數據統計,人生階段中青少年末期到成年早期這個階段本身就是自殺率高峰期。
而另一方面,高校兼職心理咨詢師的待遇在同行業里應該說非常之低。社會上,心理咨詢師的收費普遍偏高。因為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要求:必須有督導針對來做心理咨詢的案例進行指導和監督;每一到兩年至少有20個小時以上的繼續學習、培訓等繼續教育的機會;入行初期,要有50-100小時的咨詢體驗,也叫做咨詢師的自我成長或者自我體驗(心理咨詢師作為被咨詢對象,找其他心理咨詢師來做心理咨詢,有點像是找師父帶徒弟的形式);還要有購買書籍、課件等的費用,都需要心理咨詢師自己來負擔。作為剛入行的新人咨詢師而言,經濟和精神壓力都很大的,很多新人心理咨詢師為了能夠從事這個行業,都不得不同時做著另外一份工作,或者需要來自家庭、父母的額外支持。高校在新人咨詢師的成長方面能夠提供的資源幫助和經濟支持太有限了!
教育在線:您覺得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其中的矛盾)可能有哪些?
雨山:我覺得相當一部分原因來自心理咨詢這個行業在中國還在發展初期,雖然現在,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到了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到普通大眾也有相當部分意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普通人對于心理學作為科學和心理咨詢作為職業的了解非常有限,以至于學校、機構還沒有對心理咨詢這個行業予以應有的重視和理解。
當然,這本身也與這個行業的特殊性有關,比如:有特定的咨詢設置(時間、時長、地點,房間設計擺放,等等),不同的流派之分(常聽到的:認知治療、精神動力治療、人本主義療法等);也有倫理要求的保密性。即如果沒有來訪者允許,絕對不能對外公開,等等,使得人們對這個行業了解、理解不夠。
行業管理、法律管理等方面也多有缺席。當問題出現時,學校和心理咨詢師其實都會面臨很多困惑。
教育在線:兩會即開,您有怎樣的呼吁?
雨山:行業管理需要進一步規范。從法律監管,行業從業者資格認證到培訓和管理、高校提供的規范的支持,都需要有章可循。站在一個行業發展的角度去制定框架和方向是需要政府和專業界攜手一起坐下來協商和理解的事兒。而作為我們服務的高校,我想最迫切的是,高校要給兼職心理咨詢師比較可以說得過去的經費保障,因為這是一個需要個人高投入的行業。目前如此低廉的咨詢費用,在高校不提供任何保障的情況下,相當部分心理咨詢師只能被迫轉行,這樣也對不起孩子們。
(此文為本報記者賀春蘭和雨山本人的筆談)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心理咨詢 壓力 高校 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