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 頁 資訊 評論 藝文 閱讀 非遺 國學 人物 戲劇 國之瑰寶

首頁>文化>資訊

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2021年02月22日 14:35  |  作者:楊茜 袁超 瞿宏倫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遵義長征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楊成野作為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正在講解。 瞿宏倫 攝

中新網2月21日電 在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一個小院一棟樓,青瓦丹柱,灰磚白墻,樓旁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槐樹,它們共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一段驚濤駭浪般的歷史——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歷史永遠不會被遺忘。在毛澤東親筆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匾額下,絡繹不絕的游客紛紛拍照留念。近幾年平均每年400萬人次的參觀者來到這里,探尋革命前輩的足跡。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遵義會議召開86年之際,中新社記者走進遵義會議會址。

圖為游客在遵義會議會址陳列館參觀 瞿宏倫 攝

圖為游客在遵義會議會址陳列館參觀 瞿宏倫 攝

歷史在此轉折 新的征程開啟

沿著二層小樓的木質樓梯拾級而上,穿過回廊便是當年中共中央舉行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會場。

27平方米的長方形會議室,當年掛在東墻上的掛鐘和褐色的長方桌仍在,炭火盆放在桌下,桌子四周圍著20張木架藤條折疊靠背椅。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當年那場激烈的辯論中。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領導機關和中國工農紅軍主力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1935年1月,紅軍強渡烏江后,速戰速決攻下有重兵防守的黔北重鎮遵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據《紅軍長征史》記載:遵義會議一共開了三天,氣氛緊張激烈,發言的聲音很高,每天總是開到半夜才休會。

圖為遵義會議會址二樓27平方米的長方形會議室 瞿宏倫 攝

圖為遵義會議會址二樓27平方米的長方形會議室 瞿宏倫 攝

遵義會議陳列館里的油印文獻中,有一份會議作出的《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內容包括總結失敗教訓,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取消長征前建立的軍事指揮“三人團”、決定北渡長江創建新的根據地等決議。

遵義會議紀念館副館長王志力介紹,遵義會議是在中國共產黨同共產國際中斷聯系的情況下,獨立自主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巧妙穿插于敵人重兵集團之間,取得戰略上的主動。此后茍壩會議上,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以討論的方式決定成立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軍事指揮小組(也即新“三人團”),負責指揮全軍的軍事行動。茍壩會議后,毛澤東親自指揮紅軍三渡、四渡赤水,擺脫了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

遵義會議親歷者、革命元勛劉伯承在《回顧長征》里寫道:遵義會議精神傳達到部隊中,全軍振奮,好像撥開重霧,看見了陽光,一切疑惑不滿的情緒一掃而光……

圖為遵義會議會址 瞿宏倫 攝

圖為遵義會議會址 瞿宏倫 攝

輾轉尋找四年 會址終被確認

由遵義會議紀念館編著的《走進遵義會議會址》一書,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后尋找和認定遵義會議會址的歷程。

195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30周年,中共遵義地委、遵義地區專員公署成立了遵義會議紀念委員會籌委會,決定籌建遵義會議紀念館,于是組織人員著手尋找和確認會址。

遵義老城楊柳街的天主教堂,經籌委會反復調查論證后,初步認定其為“遵義會議地址”。

1954年1月,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備機構致函中共遵義市委稱:在某個文件上查出,1935年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是在遵義舊城軍閥柏輝章的公館內召開的。

1954年8月,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電告貴州省委:遵義會議是在黔軍閥柏輝章的房子里召開的。同時指明天主教堂曾為紅軍總政治部駐地。至此,遵義會議會址終于確定。

1955年10月,遵義會議會址經初步維修籌展,開始對內部開放;1957年7月1日,正式定名“遵義會議會址”對外開放。遵義會議會址也是中國最早建立的21個革命紀念館之一。1964年11月,毛澤東為會址題寫“遵義會議會址”。在中國諸多革命歷史舊址中,遵義會議會址是唯一由毛澤東題名的。

圖為遵義會議會址 瞿宏倫 攝

圖為遵義會議會址 瞿宏倫 攝

傳承遵義會議精神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在遵義會議陳列館,一個戴著紅領巾、身穿紅白色講解服的小女孩,正為游客介紹遵義會議的歷史故事。她是遵義長征小學五年級的學生楊成野,也是遵義會議紀念館的一名“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楊成野說:“我為遵義的歷史感到驕傲,我也希望可以有更多人了解遵義會議。”

“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在遵義有數百名,除了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培養“小小紅色義務宣講員”外,遵義市還在校園開展系列文化活動。

作為遵義會議紀念館首任館長、老紅軍孔憲權的后代,51歲的孔霞已義務宣講7年。“我希望把長征的故事讓更多的孩子們、年輕人了解,讓他們潤物細無聲地接受這段歷史文化的滋養。”孔霞說,她業余時間都用來傳播遵義會議精神和長征的故事。

“遵義會議會址是遵義人、貴州人文化自信的來源。”王志力說,“我們要將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獨立自主、敢闖新路的遵義會議精神傳承下去。”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遵義會議精神成為激勵貴州人民開拓奮進、趕超進位的巨大動力。曾經偏居西南一隅的內陸省份,已成為連接西南和華南、中南、西北的交通樞紐;曾經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省份的貴州,創造出中國脫貧攻堅戰的“貴州奇跡”;曾經的“三無”省份,實現了數字經濟增速連續五年中國第一,走過了跨越式發展的“黃金十年”。(完)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遵義會議 長征 紅軍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