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委員建言
袁媛委員:完善“時間銀行”管理體系 助力志愿服務出新出彩
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25日電(記者 張佳琪 )“時間不能被暫停,但是能以某種方式存起來。‘時間銀行’就是讓社會志愿服務‘可存可取’。” 1月24日,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現場,北京市政協委員袁媛向記者表示,“時間銀行”是一種公益志愿性質的互助新模式,目前國內“時間銀行”的數量已達到235家,位居世界前列。
“它鼓勵志愿者將公益服務時間存進去,未來自己遭遇困難時,可以接受他人提供的同等時間的志愿服務。”袁媛認為,“時間銀行”的運作機制可用于社區建設、扶貧助困、應急救災等各方面,是社區基層治理的有益補充,應該視為社會治理的一個創新產品。
“但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一些問題的存在讓‘時間銀行’變了樣。”袁媛直言,某些地方以服務兌換“物資、金錢”,制度設計上也出現了“財政資金為存儲時間兜底”的現象。加之一些政府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導致“項目公益”發生,“結果是有錢就干、沒錢就散。不利于發揮社會組織的能動性和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
如何扭轉這些亂象?袁媛建議,首應由民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志愿服務組織等共同進行研究,結合實踐進行創新,高起點、高站位做好“時間銀行”的頂層設計。“重在建立以需求為導向的志愿服務促進平臺。改變政府‘大包大攬’的管理方式,積極調動社會資源盤活‘時間銀行’。”
其次,在具體操作方面,袁媛認為,可建立“時間銀行”應用管理系統,開發手機APP為主的“時間銀行”運營平臺,隨時打通不同“時間銀行”間的數據孤島,達到適應不同公益場景,適配不同組織結構,發揮不同社會組織特點的效果。
她建議,系統可設置志愿者、志愿組織、項目發布、賬戶管理與回饋獎勵等模塊,實現注冊登記、任務領取,時長累積、兌換權益等全流程管理服務。“這樣能夠滿足不用智能手機的高齡志愿者記錄時長和兌換的需求。確保數據真實性、異地流轉和提取功能也要完善。”
2020年12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志愿服務促進條例》。條例提出,北京市將建立健全社區志愿服務回饋機制,支持志愿者利用參加志愿服務的工時換取一定的社區服務,志愿服務組織可以通過服務積分、時間儲蓄以及會員互助等方式,激勵志愿者開展志愿服務。
“這一條例將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 袁媛認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多開展試點,明確“時間銀行”更多可操作的內容。
“目前‘時間銀行’主要是應用于互助養老領域,實踐過于狹窄,不利于未來可持續發展。”袁媛說,“我們要進一步創新,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時間銀行’模式。”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