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國內影市復工求變,首次實現世界“奪冠”
主旋律、院轉網、網大成功“抗疫”,《八佰》單片票房成績登頂全球
2020年1月23日,因為受疫情影響,《姜子牙》《囧媽》《奪冠》《緊急救援》《急先鋒》等7部原定春節檔的影片相繼撤檔,這一切來得太過突然,春節檔的大幕還沒拉開,就被關上了。接下來的近半年,幾乎整個電影行業進入寒冬。
2020年,對每個電影人來說,都太過特殊,許多重要事件被記錄在時間進度條中,首當其沖的是徐崢導演的《囧媽》轉網絡播出,引發“院轉網”的熱烈討論,但隨后多部影片跟進轉網;影院停擺給“網大”更大生存空間,3月下旬上線的《奇門遁甲》以5640萬票房的分賬成績,刷新了網絡電影市場票房紀錄;影院復工后,戰爭大片《八佰》拿下2020年度全球票房冠軍;國慶之后,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以129.5億元,超越北美,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2020年中國電影人并肩作戰,領先世界實現了電影市場的復蘇。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于明年電影市場恢復到2019年水平有著樂觀預期。2020年即將過去,電影人會記住它。
#春節檔快閃#
七部影片相繼撤檔
受疫情影響,今年1月23日,《熊出沒·狂野大陸》和《姜子牙》兩部動畫電影先后官宣退出春節檔。很快,《囧媽》、《唐人街探案3》、《奪冠》、《緊急救援》、《急先鋒》都紛紛發布了春節檔撤檔聲明,表示將積極協調預售平臺和影城妥善處理退票事宜。當時編劇史航在社交賬號上表示:“撤檔,我完全支持。留得青山,來日相邀。中國觀眾永遠會支持中國電影的,不差這幾天。春節檔七部電影,我事后都會去影院補看,別人也會。”于是,在這個春節里,散落全國的春節檔觀眾,只能居家隔離度過了自己的“線上春節檔”。
#院轉網,多條腿走路#
《囧媽》率先觸網,隨后18部跟進
影片《囧媽》在1月24日除夕當天宣布,該片將于大年初一在字節跳動全平臺上線,注冊全員免費觀看。隨即《肥龍過江》《大贏家》《我們永不言棄》《春潮》《征途》等影片也開始陸續在不同平臺上線。據統計,今年共有19部影片選擇了線上播放,由此“院轉網”成為了今年的一大熱門話題。
票房專家羅天文認為,對于院轉網,現有影視產業鏈的相關公司都多有顧慮,但互聯網影業則“喜聞樂見”。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則表示,“電影內容的開發是有風險和周期的,如果沒有強大的片單支持的話內容會斷供,所以通過院線和網絡兩個平臺發行的話可以減少內容供應的不確定性”。而《八佰》《金剛川》的制片人梁靜告訴新京報記者,無論在哪一個平臺,內容的成長空間都很大,一定要堅持對好內容的把控,無論電影會用什么樣的形式呈現,最終都會收獲很好的票房和口碑。在未來,多種優質內容多渠道播出的情況下,留住“觀眾”也好、留住“用戶”也罷,最管用的莫過于有口皆碑的好內容,好電影有人看,永遠是一句大實話。
#主旋律電影,向前向前向前#
年度票房前五有三部主旋律
今年,幾部主旋律電影表現搶眼,尤其是疫情“冷凍”電影產業的背景下,主旋律電影火熱救市。《我和我的家鄉》穩居今年國慶同檔期影片中票房口碑雙第一。10月23日,為紀念抗美援朝勝利七十周年,創造“中國速度”的《金剛川》拿下11億元票房。同時,抗美援朝題材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與紀錄影片《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也隨即上映。講述“女排精神”的《奪冠》和年輕一代扶貧創業的《一點就到家》也都取得了優異的口碑與票房成績。而進入2021年之后,主旋律電影熱并不會消散,更多的大投資的抗美援朝電影、數十部抗疫救災電影及題材類型迥異的慶祝建黨百年的主旋律電影會在明年扎堆上映。
#中國首次成全球最大票倉#
從今年十月中旬至今,風景獨好
因為全國疫情防控得力,再加上整個電影行業積極自救,7月20日,全國低風險地區影院有序恢復營業,關閉了近半年的影院終于開張。疫情之前,在《寵愛》《誤殺》《葉問4》三部影片的加持下,2020年1月票房收入22.4億元。8月21日,《八佰》上映,在開始上座率不超過50%的前提下,最終仍然豪取31.13億元票房。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檔累計票房39.3億元,總觀影人次9942萬,位列國慶檔票房影史第二,助力中國電影全年票房突破100億元大關。10月15日0時,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以129.5億元人民幣(合19.3億美元),正式超越北美,歷史上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截至12月23日,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為186.4億元,依然保持著全球第一大票倉的優勢。其中,票房前三名影片分別是《八佰》(31.13億元),《我和我的家鄉》(28.24億元),《姜子牙》(16.00億元)。票房前十中唯一一部進口片是諾蘭執導的《信條》,票房4.56億元。
與此同時,美國因為疫情原因,大部分影院依舊無法開業,為了應對疫情,有些商業大片如《007:無暇赴死》《壯志凌云2》《黑寡婦》等紛紛調到了明年上映,同時還有一部分影片紛紛轉戰流媒體平臺,比如迪士尼的《花木蘭》等。
#《八佰》拿下全球年度票房冠軍#
31. 13億元!
因為疫情暴發,全球影院停擺,好萊塢影片《絕地戰警:疾速追擊》1月17日北美公映后,4.2億美元(約人民幣27.5億元)的全球票房紀錄保持了半年多。9月20日,電影《八佰》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宣布該片累計全國票房達28.83億元,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這也是華語電影首度問鼎全球票房冠軍。影片最終票房定格在31.13億元,穩坐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的位置。《八佰》為影院復工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提升了行業士氣,也為影院復蘇打了一針強心劑。同時,《八佰》在整個拍攝過程中體現出道具、煙火、燈光和特效等各種工種之間相互協作效率的提高,更是進一步推進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進程。
#高口碑紀錄片,叫好不叫座#
《藍色防線》《掬水月在手》《棒!少年》等
今年國內院線出了不少優秀的紀錄電影,比如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記錄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傳奇人生的《掬水月在手》,以及描寫棒球少年叫板命運的《棒!少年》等,都獲得了業內和觀眾的一片贊譽,三部片子在豆瓣評分都高居8分以上。然而,圈內熱捧、朋友圈刷屏、“自來水”支持……并沒有轉換為實際的票房數字,據燈塔數據顯示,《藍色防線》票房720萬元,《掬水月在手》票房772萬元,《棒!少年》票房剛剛突破600萬元。
這幾年一直在探索紀錄片和故事片邊界的導演張楊(曾執導紀錄片《岡仁波齊》)說,票房1000萬是紀錄片的一個檻,低于這個數字,即便紀錄片投資成本很小,加上宣發費,也不好收回成本。再加上一般紀錄片創作時間長,《掬水月在手》歷時一年拍攝,后期又花了兩年,《藍色防線》歷經五年跟蹤拍攝,《棒!少年》拍攝加后期共花了三年。《棒!少年》導演許慧晶說,紀錄片創作“都是在夾縫里面生存,挺困難的”。讓紀錄片形成一個相對良性的創作生態,藝術院線建設任重而道遠。
#網絡電影分賬票房破紀錄#
制作成本和票房幾乎成正比
2020年上半年,影院停擺,無法去影院觀影的觀眾,開始大規模向線上轉移,網絡電影迎來爆發期。在電影市場慘淡的第一季度,優酷、愛奇藝、騰訊三大視頻平臺中,分賬破千萬的網絡電影作品達到23部,同比增長188%,票房前30名的分賬金額共4.3億元。
截至12月,今年網絡電影票房過千萬的作品已超過70部,與去年相比增幅達到了43%。3月下旬上線的網絡電影《奇門遁甲》以雙平臺5640萬元票房的分賬成績,刷新了2018年《大蛇》創下的5078.4萬元網絡電影市場票房紀錄。而六年前,網絡電影分賬票房最高的才60多萬元。
這些紀錄打破的背后,其實是網絡電影制作成本的逐年提高。2013年,制作一部網絡電影的成本只需要10萬-20萬元,到后來升級到80萬-100萬元,再到500萬元。現在的頭部網絡電影制作成本已經超千萬,像《倩女幽魂:人間情》《奇門遁甲》投資成本都在1500萬元左右。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制作公司入局網絡電影,投資越來越大,網絡電影邁向“億級”票房分賬時代也不會太遠了。
#小片扎堆取暖,還是冷#
票房最低僅有80元
今年上映的大片相對很少,其實給一些小片留出一定生存空間,導致今年小片扎堆。尤其是在11月,共有57部新片上映,其中有37部是小片,它們很多質量差制作粗糙,大多都是“大盤一日游”。37部電影加在一起產出1532萬元票房。這些電影中票房最低的一部是劇情片《我的七年》,該片只收獲80元。
小片基本上是少有觀眾知曉的影片,在院線經理排片的過程中,自然不會太考慮這類影片,同時這些電影本身就沒有宣傳噱頭。但觀眾被大片吸引進電影院的時候會同時注意到其他的一些電影,比如在10月中旬上映的《天道王》這類電影就可以從《我和我的家鄉》等國慶檔大片口里奪食,最終獲得了2511萬元票房,就是采取的這種策略。
采寫/新京報記者 滕朝 周慧曉婉
編輯:陳姝延
關鍵詞:電影 票房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