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委員會客廳點京專題>委員講述扶貧故事
擺脫貧困,圓夢小康——北京市政協委員馬榮才為您講述把汗水和真情灑在和田大地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馬榮才,在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工作。今天我給大家講述的扶貧故事是“把汗水和真情灑在和田大地”。
這幾年,我們從農業產業、農業科技和人才幫扶等多個方面組織開展東西部對口協作和精準脫貧,涌現出了一批典型人物。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扶貧故事,主人公是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副研究員張銳,他也是我在農科院工作時的同事。2017年2月,張銳作為第九批北京市援疆專業技術人才,來到新疆南部的和田。和田位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北部深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部,大風從初春刮到深秋,一年的沙塵天超過260天,自然條件差、貧困程度深,全區7個縣1個市都被列為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每一個來到和田的援助人員,都深感肩上擔子的沉重。自入疆以來,張銳始終心系和田,把幫助當地百姓實現精準脫貧的目標牢牢記在心里。
在新疆工作的三年時間里,張銳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一項就是受命負責規劃和建設占地1100畝的“新疆和田國家農業科技園先導區”,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建起一座農業科技園區,向沙漠要效益。他克服種種困難,發揮專業優勢,僅用一年半時間,就帶領干部群眾建起了一座國家級農業園區。目前,園區已成為全地區農業現代化科技示范基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和農村科技創新企業投資、農民就業、人才培養基地。
針對園區建在沙漠中,土壤養分較少的實際,張銳與有關企業一次次試驗,終于摸索出了使沙子變成高產土壤的方法,大幅提高了農作物產量。去年11月初,我們去和田看望援疆干部,那時的天氣已然很冷了,可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冬天的沙漠腹地會有如此大規模、成方連片的現代化溫室,里面生長著草莓、蘆筍、葡萄和幾十種蔬菜。這種栽培方式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欣喜和希望,為他們脫貧和致富開辟了新途徑。
在和田期間,張銳負責結對幫扶墨玉縣托胡拉鄉巴熱特拉村。這里是和田地區的深度貧困村,全村4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占60%以上,脫貧任務非常艱巨。當地農民養殖了大量的羊,進入冬天飼草短缺,養殖成本上升,農民負擔加重。張銳利用和田國家農業科技園內的溫室設施,帶領技術人員開展工廠化溫室飼草生產技術攻關,與當地農民和企業人員一道,創造出了在冬季每畝溫室每月可產出30噸鮮大麥草的奇跡。張銳不僅把生產出來的大麥草免費提供給貧困養殖戶使用,還從做好農民工作、轉變農民思想觀念入手,在扶貧項目中協調1000只鵝苗和5000株菜苗免費發放給巴熱特拉村的貧困戶,并找來專業人員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讓村里有意愿的貧困戶通過養殖和種菜實現增收。在張銳的帶領下,2018年底,巴熱特拉村如期實現了整村脫貧。
在和田當地,流傳著張銳夫妻二人援疆的故事。2017年,張銳的妻子來到和田探親,在跟隨張銳一起去民豐縣看望他的維吾爾族結對親戚時,她深深地體會到了援疆干部肩頭承擔的責任和當地人民的深情厚誼。在張銳的鼓勵下,已經退休的妻子毅然報名來到和田支教。自此,他們倆成為了北京援疆隊伍中僅有的一對援疆夫妻,夫妻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一同看望距駐地300多公里的民豐縣薩勒吾則克鄉哈達提坎村親戚。
結對親戚家的小孫女阿迪萊·阿迪力和北京來的爺爺奶奶特別親。2018年8月,張銳和妻子利用休假時間,自費8000多元帶著她去了一趟北京。用辛勤的汗水灌溉這片熱土,用奮斗的精神助力京和友誼之花盛開,以援疆征程成就自己幸福的人生,北京援疆干部用實際行動落實“民族團結一家親”。
張銳在援疆期間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正是他忘我地付出贏得了當地老鄉的認可。他先后獲得“首都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等榮譽和獎項,特別是2018年4月,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同志批復號召全疆干部向張銳同志學習,同時,在新疆電視臺新聞節目中連續三天報道了張銳同志的援疆事跡,這在我們北京援疆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面對這些榮譽,他動情地說:“和田不僅僅是我們夫妻倆援疆三年的家,更是我們永遠都難以忘懷的第二故鄉,我們愿用畢生努力幫助和田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2020年1月圓滿結束三年援疆任務后,張銳同志于今年4月克服疫情影響,應北京援疆指揮部以及和田地委的邀請,再次來到和田幫助工作。這正應了張銳常說的一句話:“三年援疆路,一生和田情”。
故事就講到這里。現在,張銳夫婦二人已經圓滿完成援疆任務回到北京,和田地區所有貧困縣市也都如期實現脫貧,以張銳為代表的援疆人作出的貢獻值得我們牢記。
編輯:賴仁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