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8委員會客廳點京專題>委員講述扶貧故事
聶一菁:算賬
大家好,我是北京市政協委員聶一菁,今天我給大家講述的扶貧故事是:賬本的故事。
十八洞村,湘西一座普通的小村莊。
阜平之行一年后,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重要論述。
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是一個藏在偏僻幽靜山谷當中的苗族聚居貧困村。總書記到十八洞村那年,全村貧困發生率高達57%。
村民石拔三清晰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到她家中看望,坐下來同一家人算收支賬,詢問有什么困難、有什么打算,察看了她家的谷倉、床鋪、灶房、豬圈,勉勵一家人增強信心,用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生活。
2016年全國兩會湖南代表團審議現場:
習近平總書記同代表們一邊回憶當時的情景,一邊又算起增收賬,“我正式提出‘精準扶貧’就是在十八洞村... ...現在人均收入有多少了?”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長郭建群告訴總書記,“您當年來的時候是1680元,現在已經增加到3580元。”十八洞村百姓收入增加,村容村貌變化,已經成為全省文明村和旅游定點村,村民笑容多了、求發展愿望強了,連大齡男青年解決“脫單”問題也容易了。
總書記問,“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婦兒?”
郭建群說,“7個,就是‘脫單’的大齡青年有7個人。”
習近平總書記高興地說:“最近一段時間有些系列報道我都在看,看后的確很欣慰,要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打好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
2016年,十八洞村實現整村脫貧。
“算賬”,成為精準扶貧最生動的詮釋。
2017年春節前夕,在北京向北200多公里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的貧困村德勝村,習近平總書記坐在村民徐海成家的客廳里,一筆一筆給他算收入支出賬:“種植馬鈴薯原種3畝,畝產2000斤,一斤收入2元;一般的商品薯種了15畝,每斤是5毛錢。”
“這價格差得很多啊!”習近平總書記從貧困戶的小賬本上指出了增收的門路。
習近平總書記說,馬鈴薯是個大產業。他問當地干部,“馬鈴薯原種育種這一項有希望做大嗎?”
縣委書記郝富國答道,“有希望,我們全縣馬鈴薯育種占到全國五分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點點頭說:“你們下一步的路子都有了,就是怎么把它市場化、規模化發展起來。”
這樣的場景并不陌生。
在江西井岡山神山村張成德家中,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班彥村呂有金家中,在安徽金寨汪能保家中、陳澤申家中,在寧夏固原楊嶺村馬科家中……習近平總書記翻開一本本扶貧手冊,“移民直補”“公益林補貼”“計生獎”“勞務收入”,他察看著一項項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情況,細致詢問他們的收入和支出,同困難群眾一起盤算脫貧致富的門路。
不僅是貧困戶的收入支出賬,全國到底有多少貧困人口,能否精確到一家一戶,這本賬,更是精準扶貧的基礎。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一項史無前例的貧困人口建檔立卡工作在全國展開。2014年,扶貧系統在全國范圍開展貧困識別。建檔立卡使我國貧困數據第一次實現了到村、到戶、到人。
有了這本“賬”,扶貧開發進入了“滴灌式”精準扶貧新階段。
小賬本,大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期實踐基礎上,對扶貧工作進行科學總結和理論提升,形成精準扶貧方略,促進了中國扶貧工作大發展。
脫貧攻堅以來的7年間,中國貧困人口減少了9000多萬,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的人口總規模。
這就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展現出的中國力量!
編輯:賴仁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