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發展論壇>現場圖集
記者提前探營揭秘“一館一園一場”
清晨,在烏鎮人民公園,一群身穿紅色舞蹈服的阿姨正跟著AI虛擬廣場舞裝置屏幕上的教學視頻,跳著熱身舞。說起這個新裝備,60歲的羅金毛阿姨贊不絕口,點點屏幕就可以播放樂曲,65寸高清大屏上還能實時顯示自己的動作,像舞蹈室的鏡子一樣。
阿姨點著屏幕說:“它還可以教的,有教材里在里面,我們可以學。這個公園改造以后,大家都知道了‘智能’,真的了解什么叫‘智能’了。”
今年8月,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烏鎮人民公園迎來“智慧化”升級,成功蛻變為全國首個新基建5G+智慧互動體驗線上線下一體化公益性生態公園,新增23個交互場景,于10月1號華麗回歸。AI識別虛擬步道、AR動物園、會自動分類的垃圾桶、能現場PK的國術大屏等等,老中少三代人都能在公園里找到富有科技感又好玩的互動項目。
烏鎮人民公園智慧化改造項目工作人員沈悅說,烏鎮鎮政府斥資1600萬對公園進行升級,目的就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賦能,讓烏鎮居民與全國游客共享科技惠民成果。
她表示:“改造之后,可以說讓游園更加地生動了,讓老百姓更加能體會到互聯網到底給他們實際上帶來的生活上的方方面面的一些好處多了,充分地讓老百姓或者游客體會到我們世界互聯網大會釋放了一個紅利,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p>
近年來,科技賦能、串聯起歷史與未來的蛻變故事,在烏鎮不斷上演。在此次論壇打造的“一場”——譚家灣云上農業試驗場,腳下是7000年前已經普遍種植稻谷的馬家浜文明遺址,眼前是“互聯網+”現代農業的高端大棚、無人農場。
試驗場主要負責人韓震介紹,通過數字孿生技術,試驗場內農業場景的關鍵要素數據已全部“上云”,建構出一個“農業大腦”,管理員通過電腦就可以精準控制水肥配比、調節溫度濕度。最近,工作人員在測試幾款機器人,未來將應用于采摘、運輸果實和巡查作物。
工作人員說:“我們希望把農民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用這個設備以及最先進的技術能為農業生產提供服務,使農業場景能夠在新的信息技術的管理之下種出更好的果實來?!?/p>
此外,“一館”——互聯網科技成果展示館正在緊鑼密鼓地布置中。近800平方米的展廳,分為智慧城市、互聯網協同制造、智慧生活、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和網絡安全六大版塊,將集結全球科技類最前沿的產品,常態化展示世界互聯網發展的最新成果,讓互聯網前沿科技成果在千年古鎮煥發異彩。
編輯:何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