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經濟>資訊
規劃背后的中國經驗
——中國經濟怎么看之三十一
科技自立、制度自信、路徑清晰……過去幾天,外國媒體圍繞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報道中,這些詞匯不斷出現。
外媒希望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建議),以及過去的13個規劃(計劃),找到能夠解釋中國奇跡的密碼。
2000多年前,中國思想史上的經典之作《大學》曾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想找到真正的密碼,僅看規劃內容是遠遠不夠的。產生規劃的邏輯,才是那個近乎道的物之本、事之始。
僅以規劃建議出臺為例。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十四五”規劃建議,成立了文件起草組,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
7個月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兩次中央政治局會議、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兩次起草組會議。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地方和基層深入調研,親自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僅7月至9月,習近平總書記先后主持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企業家座談會、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科學家座談會、基層代表座談會、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當面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議。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也通過各種形式調研,形成系列調研報告。
比如,8月召開的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就圍繞“十四五”規劃建言。全國兩會期間,這也是重要主題之一。
4月下旬,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統戰部專門征求了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網絡時代,網民意見也很重要。僅8月16日至29日,通過網上征集到100多萬條留言,有關方面從中整理、歸納出1000多條有價值的意見建議。
在這之前,國家高端智庫等60多家研究機構和有關部門受中央財辦等委托,就37個重大課題開展研究,形成了130多份研究報告……
這個過程,是開展調查研究、摸清真實情況的科學論證過程,也是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的民主過程。我們把它叫做協商民主。
我們注意到,有些外媒和自媒體,直接把規劃建議稱之為規劃了。其實,這并不準確。規劃建議出臺后,國務院還要據此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有一個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的過程,也就是在全國兩會上通過才能正式施行。其中,通過投票行使權利的過程,我們把它叫做選舉民主。
從這個角度講,兩種民主形式充分發揮優勢、作用,正是中國經驗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理解中國奇跡的關鍵密碼之一。
編輯:秦云
關鍵詞:五中全會 中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