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資訊
“老井”逢新“源” 脫貧不再愁
時入深秋,天氣轉涼,但仍有游客光顧趙守文的農家樂。當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忙前忙后,為4位來自山西省陽泉市的游客準備“農家飯”。
“雖然今年受疫情影響,但我的農家樂有特色,把十幾種山野菜做成可口美味,很受游客歡迎,初步估算能掙近1萬元。”59歲的趙守文,黑紅的臉上一直洋溢著笑容。
趙守文的農家樂,就在村道旁,因為房屋較新,很顯眼。他說,這房子是2014年實施危房改造工程項目時蓋的,政府補了1.4萬元。“如果當年政府不支持,我也沒能力蓋,如果沒有新房,我也開不成農家樂。”
這是山西省左權縣拐兒鎮老井村2018年打的新機井的泵房,井深150米,徹底解決了村莊缺水的問題(10月13日攝)。新華社發(許雄 攝)
2014年,趙守文家因缺技術、資金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通過開農家樂和外出務工等途徑脫了貧。
趙守文所在的山西省左權縣拐兒鎮老井村位于太行山深處,數百年來,因缺水而貧,因地偏而困。20世紀80年代,張藝謀主演的電影《老井》就在這里拍攝,講述了一個缺水的村莊不屈不撓打井的故事。獲獎不斷的電影使這個村莊聲名鵲起,但并沒有改變這里人們的命運。2014年全村273口人,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8人。
“我們是慕名而來,本來想看看老井村有多缺水。”游客崔紀保說,“沒想到現在的老井村不僅不缺水,而且還有自來水。”
老井村曾長期有井無水,祖祖輩輩都想打一眼冒水的井。
山西省左權縣拐兒鎮老井村內廢井旁的石碑記錄著當地打井的艱辛(10月13日攝)。新華社發(許雄 攝)
67歲的村民趙治云回憶說,他從1971年開始打井,但因為找水、打井技術都不過關,干了10多年,打了10多口井,都沒有水。當時家家戶戶喝水主要靠到十幾里外的地方去挑,費時又費力。他至今仍記得,有一位村民挑水到家門口,絆了一跤,水全灑了,氣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捶胸頓足,痛苦不已。由于長期飲用不潔的水,很多村民得了大骨節病;由于缺水,村里的小伙子娶不上媳婦。
1988年,電影《老井》的導演吳天明請來水利專家,打出了第一眼有水的井,這也是老井村有歷史記錄的第152眼井。
之后,老井村的水越“流”越大。2018年,山西省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村里打了一眼深150米的新機井,從此有了“全天候”供水的自來水。
一水解百困,新“源”助脫貧。
貧困戶趙海魁、李翠榮夫婦因此成了“創業明星”。在各方支持幫助下,他們開起了民宿,客房的獨立衛生間里有抽水馬桶,他們還搞起了養殖業,養了25頭牛,40多頭豬。
“如果沒有水,這些都干不成。”李翠榮說,“以前人都沒水喝,哪里還能再養牲畜?”
因為不再受困于水,老井村人擺脫了常年不停打井、挑水的繁重勞動,可以外出務工,也可以在家發展新產業。目前,老井村有民宿、農家樂5家,養殖戶5家……這里的人們開啟了新的生活。
老井村村支書曹旭飛說,通過脫貧攻堅,不僅徹底解決了這里的飲水安全問題,還新修了出村公路、實施了危房改造等諸多民生工程,2019年初全村實現整村脫貧。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建檔立卡 脫貧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