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放眼世界
用改革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今年是極不平凡一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疊加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進入動蕩期。在這一關鍵時刻,深刻總結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的經驗,無論對于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都有重要意義。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應成為我們矢志不渝的追求。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回顧了深圳經濟特區實現的五大歷史性跨越,其中頗為重要的一項是實現了由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性跨越。縱觀中國42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一是從農村到城市。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率先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連年增效,取得巨大成效后,進而在包括城市在內的其他地方全面展開;二是從試點到推廣。從1980年到1988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經濟特區依次獲批建立,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1984年,我國首批開放了沿海的14個城市,形成中國改革開放由點到面、連線成片的格局;三是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開放之初,百廢待興,盡快恢復和發展生產成為當務之急。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著力清除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成為改革的萬事之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歷史新篇章,中國經濟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思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決心,以深邃歷史眼光和戰略定力,加大了各個領域全方位改革力度,開啟了一場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向更高形態發展的結構之變。
習近平總書記總結了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10條寶貴經驗,其中非常關鍵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堅持敢闖敢干、敢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領改革突圍。“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深圳用40年時間走過了國外一些國際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歷程,地區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至2019年的2.7萬億元,年均增長20.7%,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所創造的偉大發展奇跡的一個縮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見證。通過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激蕩、相互促進,我們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打破束縛思想的桎梏、掃除阻礙發展的藩籬,并對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體制不斷改革,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讓發展的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發展是硬道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這一著名論斷彌足珍貴,也是我們將改革進行到底的根本遵循,必須要牢牢把握、扎實踐行。
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提出六項明確要求,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巨大成績,而且這樣的發展成績是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際貿易不振的情況下取得的,我們靠的就是新發展理念。當下,疫情對全球經濟運行和人員往來影響巨大,疫情常態化防控也將深刻而全面地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要做好中長期的充分準備。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站位高才能格局大,視野闊才能作為大。中國的改革沒有止境,還需要再出發。此時此刻,新發展理念與“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脈相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代表了中國發展進程中五個最關鍵要素,將推動中國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
就自身改革而言,這是一個總結和突破的關鍵時刻,要與時代潮流同進步、共成長。我們具有建立國內大循環的優勢,我們也有這樣的信心,緊扣高質量發展,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釋放內需潛力、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以更高站位、更強決心、更大力度推動改革縱深發展;就對外開放而言,中國改革開放42年的啟示之一就是,我們當以更大的開放來促進更深入的改革。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絕對不是放棄或者放緩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這一格局,這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積累的經驗。只有國內國際雙循環,才能上天入地、通天達海,才能占據戰略主動。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今年是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建區40周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是第三屆進博會舉辦之年。夢想是拼出來、干出來的,從起航的地方再出發,我們奮斗的腳步將永不停歇!(作者系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協副主席)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革 改革開放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