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怎樣才能留住你,學農的大學生?
——中國本科院校涉農人才就業質量分析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更多高質量涉農人才的支撐。2019年底,隨著新農科建設“三部曲”——“安吉共識”“北大倉行動”和“北京指南”的唱響,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留得住的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愈發受到社會關注。
當下,有多少學農大學生愿意投入到涉農事業中去?學農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到底如何?
麥可思數據顯示,2019屆農學本科畢業生中,55%的人畢業半年后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34%)是農學畢業生不務農的最重要原因,另有1/5的人因為“專業工作崗位招聘少”不務農;學農務農畢業生在就業滿意度、就業穩定性方面均優于學農不務農群體。具體分析如下:
農學畢業生中,50%為農家子弟
10個貧困地區農家子弟中有1個學農
基于工作環境、收入、職業發展等因素的考量,當下年輕人學農務農的積極性并不高。哪些大學生選擇了學農呢?
麥可思數據顯示,2019屆農學本科畢業生中,農村生源占比50%。并且貧困地區農村生源 學農比例相對較高,2017~2019屆貧困地區農村生源里有11%的人學農,該比例僅低于理學門類本科生(12%)。
超四成畢業生學農不務農
未務農群體中1/5因專業工作崗位招聘少
當下大學畢業生務農情況如何?一些大學畢業生學農不務農的原因有哪些呢?
麥可思通過對2019屆農學本科畢業生的整體就業情況分析發現,45%的人畢業半年后未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該比例明顯高于全國本科平均水平(29%)。
對于2019屆農學本科畢業生學農不務農的原因,數據顯示,“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34%)是最主要因素。同時需注意的是,從事與專業無關工作的2019屆農學本科畢業生,因“專業工作崗位招聘少”(20%)和“專業工作的環境不好”(10%)的比例,均明顯高于全國本科平均水平。
推動涉農人才順利就業,既需高等院校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專業技能,加強對學生的愛農教育,也需要各級政府和涉農領域的用人單位共同思考和努力,采取一定舉措留住農業人才。同時,本科院校涉農人才培養中,還要更主動對接農業農村發展新要求,優化調整學科專業結構,讓涉農人才學有所用。
學有所用的涉農畢業生就業幸福感和職業穩定性更高
大學生學農務農群體與學農不務農群體,他們的就業質量會有怎樣的差異?
數據分析顯示,2019屆農學本科生畢業半年后的月收入為4972元;就業滿意度為65%;在民營企業/個體就業的比例最高(67%),其次是政府機構/科研或其他事業單位(16%);在“300人及以下”企業就業的比例(61%)最高,其次是“301~3000人”的企業(21%)。
進一步對比分析2019屆農學本科生畢業半年后從事與專業相關/無關工作這兩個群體的就業質量差異發現,雖然學農務農畢業生的平均月收入(4992元)和學農不務農畢業生(4949元)差異不大,但其就業幸福感(67%)和職業穩定性(15%)分別高出學農不務農畢業生6個百分點、9個百分點。
園林建筑師、農業技術人員、動物飼養員、文員、食品檢驗人員、獸醫是從事與專業相關工作的2019屆農學本科畢業生主要從事的六大職業。
學農本科生,讀研比例連續三屆超兩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學農大學生畢業后并未直接參加工作,而是選擇了繼續深造。麥可思數據顯示,農學本科畢業生讀研比例 連續三屆均超20%,并且呈上升趨勢。具體來看,2019屆該比例為22.8%,較全國本科(15.2%)高出7.6個百分點。同時數據還顯示,讀研群體中有71%的人在堅持本專業的學習。
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涉農人才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資源。部分學農大學生選擇讀研,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我國涉農人才質量提升的保障。
數據說明:
2019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培養質量的跟蹤評價,于2020年3月初完成,全國本科生樣本為12.6萬。覆蓋了382個本科專業;覆蓋了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覆蓋了本科畢業生從事的587個職業、325個行業。
如需轉載,請注明麥可思。
數據分析:麥可思研究院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畢業生 學農 務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