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要聞 精準要聞

先行示范強擔當 精準發力見實效——廣東深圳幫扶廣西百色、河池紀實

2020年10月17日 17:20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脫貧攻堅·東西部扶貧協作】

“我們夫婦倆每月收入8000元!”在廣東深圳務工的廣西百色市田林縣青年張云鵬喜笑顏開;“今年核桃長勢喜人,收入有望翻倍。”廣西河池市東蘭縣隘洞鎮貧困戶梁萬斌充滿期許;“沒想到我們山里孩子也能上幼兒園。”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西山鄉脫貧戶王建有不禁感慨……在百色、河池等地的深度貧困山區,群眾的幸福感溢于言表。作為粵桂扶貧協作的受益者,他們在各方面幫扶下日子越過越紅火。

同飲一江水,兩廣一家親。在廣東持續幫扶廣西20多年的基礎上,2016年9月起,根據中央決策部署,粵桂扶貧協作由深圳市牽頭負責,重點對口幫扶廣西百色、河池兩個地級市的17個縣市區,共1438個貧困村、137.3萬人。

4年來,深圳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對準百色、河池貧困源頭精準發力,通過資金支持、產業合作、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幫扶等多種方式,以先行示范的標準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取得了扎實成效。

1. 產業幫扶 提升山區造血功能

雨后初霽,記者來到田林縣潞城鄉旺吉村俄外屯良種油茶光明產業示范基地。放眼望去,山坡上2600多畝油茶林盡收眼底,一排排一行行油茶樹滿目蔥蘢。

“在基地務工,一天收入130元,連續做工10天以上的,示范區還額外獎勵1600元。”旺吉村百昂屯貧困戶曾保獻說,他身患殘疾,妻子在外務工,供兩個孩子讀大學,家庭收入入不敷出。2019年,大女兒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學任教,妻子在基地做砍草、施肥、殺蟲等工作,曾保獻一家終于摘了“窮帽”。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產業興旺是根本之策。產業扶貧精準到戶,選準產業是第一步。”深圳市光明區掛任田林縣委常委、副縣長賈揚介紹,在幫扶田林過程中,發現當地水土氣候適宜種油茶樹,便推動投資1000萬元助力建設良種油茶光明產業示范基地。2017年,通過分紅方式使基地周邊貧困戶500戶1981人受益,帶動148戶611人脫貧。2018年至2019年,通過勞務補助帶動668戶脫貧。今年還將油茶林經營權以每戶3—4畝量化承包給百花寨、潞城瑤族鄉安置點的711戶搬遷貧困戶,幫助他們增收脫貧。

“進入盛產期后,年均畝產茶油80斤、茶麩240斤,年均畝產值可達3560元,總產值約925萬元,年利潤將達717萬元。”看著滿山的油茶樹,基地負責人韋永山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個項目將成為田林農村林地增效、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典范。”

良種油茶基地建設,是深圳市光明區在田林開展產業幫扶的一個縮影。2016年至2019年,光明區共安排1467萬元幫扶田林實施油茶、生態野豬養殖、姬松茸加工、服裝生產、八渡筍加工、電子設備加工等產業項目,并引進8家企業,完成2.47億元投資,吸納貧困人口1050人就業。

在山區將產業扶持起來后,如何確保山貨“出山”,從而真正造福于民?深圳市龍華區在幫扶東蘭縣過程中,通過成立深圳龍華對口東蘭消費扶貧展示中心,助力當地農副產品銷售到深圳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全國各地,幫助貧困群眾通過種植養殖增收脫貧。

今年3月,深圳市金肯科技有限公司和東蘭縣人民政府簽訂框架協議,投資額5000萬元,在東蘭縣成立恒康商貿有限公司,線上線下銷售東蘭烏雞、板栗、墨米、黑山豬等100多種優質農副產品。同時,公司在園區加工茶油,建立東蘭縣冷鏈物流中心,合作建設12000畝東蘭恒康油茶基地和1000畝東蘭恒康烏雞基地,打造一條特色產業鏈。

“這里匯聚了東蘭所有的農副產品,對接的基本都是龍華企事業單位和工會等對口單位,最終目的是為東蘭老區脫貧攻堅多貢獻力量。”深圳龍華對口東蘭消費扶貧展示中心負責人李家仁說。在對口幫扶下,“購買一份產品,奉獻一份愛心”在深圳已成為共識。

2. 就業幫扶 解決家庭后顧之憂

“大家要抓住深圳幫扶巴馬的好機會,到外面去闖一闖,既能學到技術又有不錯的收入,關鍵是開闊我們的眼界。”今年春節期間,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青年韋明望回鄉給幾個兄弟“支招”。

韋明望的底氣,來自于他這幾年生活的變化:2017年,他通過巴馬與深圳推出的“二免二站”就業服務平臺,前往深圳市旺泰佳農業有限公司務工,從一名普工做到車間組長,月薪由3000元漲到6000多元,2019年回鄉建了兩層樓房,不僅順利實現脫貧,還帶回了女友。

巴馬位于桂西北部大石山區。大山成為阻攔這里發展的屏障,就業無保障、收入低成為制約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瓶頸”。在粵桂扶貧協作機制下,深圳和巴馬攜手創新推出“二免二站”就業服務平臺,為貧困群眾提供“一條龍”就業服務,大力轉移貧困群眾到廣東就業。

據了解,“二免”即出臺免費提供就業信息,免費組織輸送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前往廣東等務工;“二站”即在深圳設立巴馬勞務工作聯絡服務站,開展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對接,推進精準轉移就業脫貧協調工作;在易地扶貧搬遷點及村委會設立勞務工作聯絡服務站,開展勞動力調查,實現用工勞動力精準識別。

“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人生。”巴馬縣人社局局長周昱告訴記者,在精準脫貧中,巴馬立足當下著眼長遠,不但要解決貧困群眾當前的脫貧問題,更要解決他們的子女即“兩后生”的技能培訓,讓他們人人掌握一門技術,從而順利實現就業。

近年來,巴馬與深圳攜創技師學院、深圳技師學院等合作,組織近400名貧困家庭“兩后生”進行高等職業教育培訓,學生就讀后,不僅學費全免,還享受每年近萬元的各類補貼;學生畢業后,全部都能就地就業,其中在深圳就業并表現優秀的還可以落戶。

在家門口就業也受到很多群眾的青睞。在東蘭縣三石鎮“扶貧大車間”上班的覃玉蘭,老家在三石鎮板文村弄能屯,那里是典型的大石山區,水電不通。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她們一家告別山區,搬到三石鎮納桑移民安置點。覃玉蘭說,“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上班,每個月有2500元的穩定收入。我現在工作和照顧小孩都不耽誤。丈夫從事裝修工作,收入不錯,小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覃玉蘭所在的龍華高科技產業園是東蘭縣與深圳市協作的扶貧項目。產業園被村民習慣性地稱為扶貧大車間的“母公司”。而其他鄉鎮設立的扶貧車間則被稱為“子公司”。深圳市龍華區扶貧掛職干部,東蘭縣委常委、副縣長郭志豐介紹說,“子母扶貧車間”模式就是把該縣14個鄉鎮,形成“1+13+1”的架構:“1”是負責原材料采購、半成品加工等機器工序的“扶貧大車間”——三石鎮的東蘭龍華高科技產業園,這是“母車間”;“13”是在其他13個鄉鎮和149個村(社區)成立扶貧車間,這是“子車間”,負責半成品的手工部分工序。加上1個技能培訓中心,推動農民轉型“新產業工人”。“子母扶貧車間”新模式真正實現了送車間到村、送崗位到戶、送技能到人,讓貧困戶就近工作。

3. 教育幫扶 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循著孩童的嬉戲聲,走進百色市田林縣光明幼兒園,一派歡樂和諧的景象:干凈整潔的校園道路與塑膠運動場連成一片,兩棟4層教學樓成“L”形,將運動場圍攬入懷。這所在深圳光明區幫扶下建起來的公立幼兒園,溫馨別致、童趣十足。

“只要貧困戶來光明幼兒園報名,學校都會無條件接收且享受免保教費的優惠政策。”光明幼兒園園長凌雪梅介紹,以前田林縣幼兒教育力量薄弱,縣城僅有2所公辦幼兒園,其他均是私立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入園難”問題十分突出。

為讓更多孩子幼有所育,2017年,田林縣光明幼兒園在光明區幫扶下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1393萬元,其中幫扶資金500萬元,規劃設置21個教學班,可容納適齡幼兒630人。

針對田林教育基礎設施薄弱,學前教育資源奇缺的現狀,2017年至2019年,深圳市、光明區兩級共安排扶貧協作資金2418萬元,幫扶實施9個教育工程項目,直接解決8個鄉鎮8個易地搬遷安置點2195戶9286人家庭人口適齡兒童的教育保障問題。

在煥然一新的東蘭深圳龍華小學,記者隨機推開六年級一班教室的大門,數十個孩子正盯著教室正前方的電子顯示屏,津津有味地聽老師講課。

東蘭深圳龍華小學位于向陽新城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旁,由深圳市龍華區和東蘭縣于2017年12月攜手共建,總投資6021萬元。2019年12月,這所全新現代化的小學正式開學,有效解決了易地扶貧搬遷戶子女的就學問題。將東蘭深圳小學建設成為東西部教育扶貧協作成果的典范,是深圳龍華區的目標。為此,龍華區教育局從生源、師資隊伍建設、學科建設等方面集中發力,共同促進學校發展。

“扶貧先扶志,扶志必扶智,扶智的關鍵在教育。”東蘭縣教育局局長陸遙說。在對口幫扶東蘭過程中,深圳市龍華區大力發揮教育資源優勢,提升貧困地區的造血功能,助力從源頭阻斷貧窮代際傳遞。

(本報記者 周仕興 嚴圣禾)

關鍵詞:先行示范強擔當 精準發力見實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