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資訊
品讀齊白石藝術“此中真味”
齊白石曾刊刻一枚小章,曰“此中有真味”。
日前,北京畫院美術館推出“此中真味——齊白石藝術里的中國哲思”展,聚集了近百件齊白石藝術精品,通過“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際”三部曲,悠揚而婉轉地吟唱出中國文化的深邃內涵以及中式哲學的思辨之道。
和平(中國畫)齊白石
此次展覽曾于去年在希臘雅典展出,借白石老人妙筆來講述中國文化中的哲學與美學,受到希臘觀眾的關注和歡迎,在“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下,見證了兩國人民文化交流的熱情。
縱觀歷史長河,“不似之似”始終是中國美學的重要命題。齊白石作畫,就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似”,是造型的真實,可通過嫻熟的筆墨訓練以及日常的對景寫生來實現;“不似”,則是源自“生命的真實”,往往需要畫者脫離形的束縛并上升到對物象本質的觀照,才能提煉與彰顯。齊白石曾在《群雛圖》的題跋中說道,“畫過八千絹,方不似雞子,不似之似乃真是。”可見,似尚易,不似更難,畫在似與不似之間才是最妙。
齊白石出身農民,他的畫中有中國民間天然自成的趣味;齊白石又是一介文人,他的筆下有中國士大夫修身立德的風骨,有詞人墨客吟詠誦唱的詩意。這些,都使得齊白石的作品超越了物象之美,充盈著詩意、道義和人情味。畫中有詩意,詩中有畫境,這正是中國繪畫無盡的妙處。
齊白石的畫飽含了他對自然與生命的理解。他的山水,源自現實的圖景,擺脫了“四王”程式化的束縛,并以一種大道至簡的方式,傳遞出中國人對于家園、山川乃至浩瀚宇宙的認識。他的花鳥草蟲,源自對生命的憐愛,折射出中國文人與自然萬物相通達的精神氣質。
編輯:楊嵐
關鍵詞:齊白石 藝術 中國 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