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飽不忘饑話糧食——世界糧食日專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 題:飽不忘饑話糧食——世界糧食日專訪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
新華社記者王立彬
14億人口要吃飯是我國的最大國情,每個人都要吃飽肚子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在世界糧食日到來之際,就大國糧倉、節糧減損以及全球糧食安全等話題,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15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豐收在望:確保及時開秤
問:公眾最關心的還是天下糧倉,能否介紹一下總體情況?
答: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當前,我國糧食生產、儲備、流通能力持續增強,庫存充實、儲備充足、供給充裕,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夏糧生產再獲豐收,產量創歷史新高。在夏糧收購平穩收官的基礎上,秋糧豐收在望。秋糧占全年糧食比重的四分之三,是全年糧食收購的重中之重。目前,南方中晚秈稻已少量上市,收購工作正由南向北陸續展開,開局總體平穩。預計新糧大量上市后,部分地區仍將啟動托市收購,收購將呈現市場化購銷和托市收購同步開展的良好局面。
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的中晚稻收購工作,各地和有關企業圍繞收購倉容、資金、運力等做了大量工作。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部門特別聚焦部分主產區反映的倉容問題,加快倉儲設施維修改造,敦促已銷售成交糧食及早出庫,千方百計擴大收儲能力,確保“有倉收糧”。總體看,主產區倉容能力基本能滿足收購需要,及時開秤收糧。
秋糧收購涉及環節多、時間跨度長、社會關注度高,需要統籌兼顧、多措并舉。一方面要督促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健全完善市場化融資支持機制,引導支持各類糧食經營主體積極入市。另一方面要督促中儲糧嚴格落實最低收購價政策執行主體責任,認真組織開展政策性收購,合理布設收儲網點,發揮好政策托底作用,牢牢守住農民“種糧賣得出”底線。
居安思危:顆粒須珍惜
問:目前全社會都在致力于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糧食行業要開展哪些工作?
答:在這次疫情防控的大考中,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經受住了考驗。在堅定信心的同時,應當清醒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糧食安全的挑戰,給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警示課”。我國糧食供求中長期仍是緊平衡態勢,當前結構性矛盾突出,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松。
當前,糧食產后收購、儲存、運輸、加工、消費等環節損失浪費問題仍然存在,個別環節較為突出。大力促進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是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迫切需要。
一要加強立法修規,強化依法管糧依規節糧。要積極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立法進程,爭取修訂制定《糧食流通管理條例》《糧食儲備安全管理條例》并盡早出臺,加快地方糧食立法修規,強化依法促進節糧減損。
二要加強體系建設,全方位減少糧食產后損失。要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發揮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為農戶提供清理、干燥、收儲、加工、銷售等服務的作用;布局綠色倉儲提升行動,建設綠色低溫倉儲設施,進一步降低儲糧損耗。
三要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5G等信息技術,提高物流線路優化水平,降低運輸周期,為促進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提供科技支撐。
大家知道,“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活動于“世界糧食日”所在的周深入開展。今年的主題是:“端牢中國飯碗、共筑全球糧安”。自1991年起,我國已連續組織開展了30個糧食宣傳周活動。活動周就是要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良好社會風氣。
消除饑餓:全球糧安共命運
問:怎么看待我國與世界在糧食問題上的合作關系?
答:今年是第40個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主題是“齊成長、同繁榮、共持續,行動造就未來”。
作為世界性的重大課題,糧食安全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對我們國家而言,14億人口要吃飯是最大的國情,解決好吃飯問題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關于“確保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新糧食安全觀指引下,我們推動糧食安全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中國用全球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生產的糧食,養活了近20%的人口,實現了由“吃不飽”到“吃得飽”進而“吃得好”的歷史性轉變。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對世界也是一個巨大貢獻。
多年來,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糧食計劃署在全球消除饑餓、減少貧困、促進糧食安全等方面貢獻突出、廣受好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負責任大國,中國始終是維護世界糧食安全的積極力量。今后,我們將繼續推進糧食領域南南合作,探索國際糧食合作新模式,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糧食經貿合作關系,為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消除饑餓,實現糧食安全,改善營養狀況和促進可持續農業”做出應有貢獻。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糧食 安全 收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