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典型案例
烏蒙深處斷“窮根”
坐落于烏蒙山脈腹地的畢節市,山高谷深、溝壑縱橫、生態貧瘠,一直是貴州省最貧困的地方,其西北角的納雍、威寧、赫章3縣更是“貧中之貧”。
近年來,納雍、威寧、赫章3縣深入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大力改善以交通、醫療、教育為代表的基礎公共服務,為決勝脫貧攻堅打下堅實基礎。
硬化路連通千萬家
走進納雍縣嶺骔鎮小屯村仲家箐組,整潔的柏油路在寨子里蜿蜒;家家戶戶綠植滿院,香氣撲鼻。
“根本不敢想象,爛泥路能變成如今這幅景象,以前可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小屯村黨支部書記王祖軍說,仲家箐組的村民做夢都想修一條“敞亮”的路。
在扶貧政策支持下,美夢終于成真。2013年底,仲家箐組通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獲得支持,村民投工投勞,于2014年6月完成了通組路的硬化。
有了路,群眾增收就有了方向。村民王祖懷籌資購買了一輛大貨車,搞起運輸,第一年就掙了10多萬元。在王祖懷的帶動下,小屯村如今有16戶群眾買了貨車跑運輸。去年,該村人均收入達1.26萬元。
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納雍縣共建設通村公路1756公里,建設農村“組組通”硬化路共1497公里,30戶以上的自然村寨全部通上硬化路。
“一路通來百業旺”。隨著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納雍縣的自我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截至去年底,該縣22個貧困鄉鎮全部減貧摘帽、199個貧困村出列、45517戶218917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96%。
家門口能就醫
“這屬于重度關節炎引起的內翻屈曲痙縮畸形,是晚期重度膝骨關節炎的表現。”記者來到赫章縣中醫院時,該院副院長、骨傷科大夫陳潮鋒一邊給病人檢查,一邊給年輕醫生講解病例。
陳潮鋒來自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是該院骨傷科的副主任醫師,曾于2018年9月到赫章縣開展為期4個月的醫療幫扶工作。今年3月,陳潮鋒再次來到赫章,進行長達一年的醫療幫扶工作。
記者在醫院遇到86歲的肖光蘭老人。老人前不久做了由陳潮鋒主刀的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如今已能拄著拐杖獨立緩行,“多虧了陳大夫,讓我重新站了起來”。
醫療援助是東西部協作幫扶的重要一部分。自開展結對幫扶以來,廣州市番禺區先后投入1057.5萬元幫助赫章縣中醫院建設新的醫技樓并購置醫療設備,目前該院重新打造的外科病區、婦產科病區、手術室的就醫環境已達到三甲醫院水平。
此外,番禺區還投入1800萬元資金用于建設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提升一家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讓赫章縣87萬群眾在家門口就享受到了優質的醫療服務。
學校是當地最漂亮的建筑
“現在上學再也不用走泥巴路了。”在威寧縣第七小學,一名四年級學生告訴記者,現在出門就是學校,教室特別明亮,“老師還用投影給我們講課,好多東西以前都沒有見過”。
威寧縣第七小學所在的雄山街道平山社區,是一個專為易地扶貧搬遷設置的安置點,共有677戶、3322名搬遷村民入住。
威寧縣在安置點建設之初,就同步規劃并建設了學校等公共服務設施。隨著村民陸續入住,威寧縣第七小學于2018年11月正式開學,從五里崗小學和棒木小學分流的836名小學生就讀該校。
新學校與此前就讀的學校大不一樣,有寬敞的計算機教室,有電子教學設備,課桌能調節高低。
據了解,威寧縣第七小學現有教學班44個、學生2132名,其中移民搬遷子女1676人,建檔立卡貧困學生1343人。
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在決戰脫貧攻堅中,威寧自治縣始終把教育放在重要位置,著力建校園、強師資,讓每一名學生都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學校在當地一定是最漂亮的建筑。”威寧縣委書記肖發君自信地說。(記者 王新偉 吳秉澤 魏永剛)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威寧 貧困 醫療 精準扶貧 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