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委員聲音
全國地方政協工作經驗交流會發言摘登(三)
廣東省政協主席王榮:
以道交友 以商求同 以理服眾
在凝聚共識中匯聚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我們建立健全同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合作共事機制,設置政協界別發言人,積極發揮政協跨界別、跨學科、跨領域優勢,就“鄰避效應”等問題加強思想引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共同思想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擴大政協的社會影響力、傳播力。
廣東省政協始終堅守初心和使命,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道交友、以商求同、以理服眾,扎實做好凝聚共識工作,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強大合力。
一、 堅持以道交友,在思想引領、交流交往中增進政治認同、制度認同、文化認同
一是筑牢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中共廣東省委及時召開省委政協工作會議,出臺政策文件、落實任務分工,引領全省各級黨委切實加強對人民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各級政協自覺強化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創辦國是學堂、主席講壇、委員學院、委員沙龍等平臺載體,推動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實現思想上的共同進步。二是凝聚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最大政治共識。加強與港澳社團、港澳青年的團結聯誼,厚植家國情懷,努力營造中華“大家庭”氛圍。利用港澳各級政協委員聯誼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平臺,通過幫助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開展多層面交流交往,塑造與內地青年的共同故事和共同記憶,增強港澳臺青年的國家認同。通過組織港澳委員集中宣講、召開委員例會、定期走訪聯絡、調研視察考察等活動,引導委員旗幟鮮明支持和擁護香港國安法實施,助推“一國兩制”行穩致遠。三是傳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在國內疫情暴發的“上半場”,我們發動海外華僑華人迅速募集醫療物資,支援國內抗疫;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下半場”,組織國內社會力量,向疫情較嚴重的13個國家和在粵留學生捐贈防疫物資。
二、 堅持以商求同,在協商互動、建言資政中凝聚改革發展共識
一是暢通政企協商渠道助力高質量發展。放大“粵商·省長面對面協商座談會”功效,全省17個地市、70個縣(市、區)建立了政府主要領導與企業家代表在政協面對面協商的機制,通過制度安排和規則完善,推動扶企政策落地見效,幫助穩定企業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二是搭建協商為民平臺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積極探索基層協商民主道路,搭建和推廣“有事好商量”“委員議事廳”“社區議事廳”“界別工作室”等為民協商平臺。三是建立精準協商機制助力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著力引導委員更多關注城市平民、外來流動人口、婦女、老人等特定群體利益訴求。
三、 堅持以理服眾,在以誠待人、正向傳播中為中國共產黨有效治理國家厚植政治和社會基礎
一是善用政協話語權。我們建立健全同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合作共事機制,設置政協界別發言人,積極發揮政協跨界別、跨學科、跨領域優勢,就“鄰避效應”等問題加強思想引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共同思想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擴大政協的社會影響力、傳播力。二是善用網上“朋友圈”。積極推進“數字政協”建設,設立“委員會客室”欄目,組織委員中的專家學者在線值班,圍繞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與網友互動交流,傾聽民意訴求、正面發聲引導。三是善用委員影響力。強化委員服務管理,在全省各級政協建立委員聯絡機構,建成一大批特色鮮明、功能各異的委員工作室,暢通委員與界別群眾溝通聯系;設立32個界別發言人,與主流媒體合作打造“委員有話說”平臺,支持委員利用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主動發聲。
北京市政協主席吉林:
堅持全貫徹 推進全覆蓋
每年舉辦10次左右的協商懇談會;每年開展市級領導領銜辦理提案和“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全媒體公開辦理提案10余次;利用履職信息化平臺廣泛開展交流討論和“微協商”,為委員不受時空限制履職創造條件。
在中共北京市委領導下,北京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積極進行探索實踐,努力把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的各項要求貫穿于履職全過程、覆蓋到工作各方面。
一、 堅持黨建引領,推進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一是構建全覆蓋的組織體系。成立市政協機關黨組,承擔機關黨建主體責任;成立各專委會分黨組,發揮政治引領作用;成立22個履職臨時黨支部,黨員委員全部編入各履職臨時黨支部。二是構建全覆蓋的聯絡機制。明確黨組成員聯系黨外副主席、黨外副秘書長和聯系專委會、界別、新社會階層人士的工作分工,各專委會分黨組、履職臨時黨支部分層聯系黨外委員,實現聯系工作常態化。三是構建全覆蓋的工作架構。制定黨員委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實施意見,開展黨員常委、黨員委員履職點評;建立與黨外委員談心談話、黨外委員專題視察機制。
二、 著眼凝聚共識,推進理論學習全覆蓋
一是加強學習工作頂層設計。制定加強和改進委員學習工作的意見;成立學習工作協調小組加強統籌協調,按季度分析委員思想動態、研究制定學習方案、總結學習成果。二是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座談會制度。全體委員編成27個學習座談小組,每季度確定主題,在普遍自學、黨組領學基礎上,開展集中學習和研討交流。三是深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研討和宣傳闡釋。建立研究基地,聘請60名專家。四是構建功能互補的學習板塊。委員學習座談會側重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政協報告廳”聚焦時事政治,“委員講堂”突出委員專業優勢,形成各類學習互為補充、相互促進的格局。
三、 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推進協商形式匹配協商內容實現全覆蓋
一是發揮全會這一協商履職最高形式的作用。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后的第一次全會中,嚴格按界別分組討論,在全面協商基礎上舉辦3場專題座談會、4場專題協商會、2場界別協商會,就提案立案、交辦召開2場協商會。二是充分運用例會性協商平臺。圍繞年度協商計劃確定的重點議題,召開議政性常委會議、議政性主席會議;推進政協協商與政黨協商的有機銜接,每年與市委統戰部共同召開2次議政會;每月召開1次秘書長會議。三是搭建經常靈活的協商平臺。每年舉辦10次左右的協商懇談會;每年開展市級領導領銜辦理提案和“市民對話一把手·提案辦理面對面”全媒體公開辦理提案10余次。四是大力開展網絡議政、遠程協商。利用履職信息化平臺廣泛開展交流討論和“微協商”,為委員不受時空限制履職創造條件。五是對各方面提出但未納入政協協商年度計劃的議題建議,組織對口協商、界別協商,積極回應各方面希望在政協進行協商的愿望。
四、 強化責任擔當,推進委員聯系群眾全覆蓋
一是建立聯系界別群眾的工作機制,發揮市政協委員界別代表性強的優勢,探索通過多種形式建立委員工作室,著力加強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二是建立聯系基層群眾的工作機制,市、區兩級政協協同,在有條件的街道鄉鎮、社區、大型居住區、商務樓宇、行業協會建立委員工作站,市、區政協委員共同參與,開展聯系基層群眾的活動。三是建立健全網上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委員聽民意”“政協e事廳”等委員聯系群眾網絡品牌。四是完善委員通過政協履職聯系群眾的工作機制,把協商會議活動更多地辦在基層、放在一線、開在群眾身邊。
江蘇省南通市政協主席黃巍東:
創新履職盡責實踐 提升政協制度效能
南通市政協堅持“不另起爐灶、不增加基層負擔”,在實現鎮、街道、園區和行政村、社區以及政協界別協商議事室全覆蓋基礎上,明確“常態長效、提質增效”工作目標;推動“有事好商量”制度化實踐,發揮黨委政府“好幫手”、人民群眾“連心橋”、委員履職“新平臺”作用。
近年來,南通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在中共南通市委領導下,把制度建設作為打基礎、管根本的重要工作來抓,推動政協工作提質增效,提升專門協商機構制度效能。
一、 聚焦黨政中心任務,建立雙向發力機制
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著力構建政協協商與黨政工作有效銜接、雙向發力工作格局。注重協商成果轉化。建立市委、市政府領導領辦督辦市政協重點協商議政成果和重點提案機制,內容從重點提案擴大到重點協商議政成果,對象從市政府領導拓展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全體市委常委,安排從年度計劃變成制度化領辦督辦。市委切實推進政協參與黨政決策相關工作的制度化建設,《市委常委會議事規則》把聽取政協重點協商調研成果匯報明確為重要制度。2019年,市委常委會會議4次專題研究政協協商成果轉化工作。強化民主監督實效。協助市委制定《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實施辦法》。
二、 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完善協商民主機制
去年以來,在江蘇省率先推進“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建設,建立配套的工作平臺、工作網絡和工作機制,使協商內容緊貼群眾需求、協商形式方便群眾參與、協商成效符合群眾期盼。突出有效銜接,探索民主協商新路子。發揮“善商量”優勢,市委把協商議事室建設作為黨委工作重要組成部分,將工作推進會開到村居;出臺《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實施意見》,專門對全市協商議事室建設作出部署。市政協堅持“不另起爐灶、不增加基層負擔”,在實現鎮、街道、園區和行政村、社區以及政協界別協商議事室全覆蓋基礎上,明確“常態長效、提質增效”工作目標。市政協黨組制定《關于“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建設的實施意見》,并由市委批轉,推動“有事好商量”制度化實踐,發揮黨委政府“好幫手”、人民群眾“連心橋”、委員履職“新平臺”作用。突出有機融合,構建民主協商新機制。把握“常商量”關鍵,將協商議事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之中。建立健全鎮、街道、園區政協工作委員會等聯絡機制,行政村、社區協商議事室召集人由黨組織負責人、分片聯系的政協委員共同擔任。
三、 提升政協工作質效,優化固本強基機制
樹立鮮明質量導向,改進政協內部運行機制,彰顯專委會基礎性作用、界別優勢作用和委員主體作用。創新專委會工作機制。按照機構設置、力量配備、工作規范、績效考評的總體思路,完善專委會制度機制。優化專委會設置,增設農業農村委員會,合并設置教文衛體和文史委員會,強化環境資源和城鄉建設委員會。按照以崗選人、優化結構、整體聯動原則,統籌配置專委會所有人員。編制《委室工作指南》,規范操作程序和運作流程。完善《委室工作考評實施辦法》,打造“一委一品”特色品牌。健全界別活動機制。調整界別設置,修訂《界別活動辦法》,完善專委會對口聯系界別制度,探索委員跨界別參與活動機制。將所有委員編入“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推動委員走向基層、走近群眾、走入民心,以界別為主體開展視察調研、民主評議和協商議事活動,做到建言資政有用、凝聚共識有效。改進委員管理機制。探索委員產生、管理、考評和退出機制,出臺《委員履職服務與管理辦法》。
天津市政協主席盛茂林:
探索政協黨組成員談心談話制度
推動提升政協黨建工作質量
通過談心談話,我們講清了新時代政協黨建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說細了區政協黨組主體責任、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黨組成員“一崗雙責”;推動區政協黨組更好擔負起實現黨對人民政協領導的政治責任,牢固樹立“一線意識”,強化責任肯擔當、提高能力善擔當、模范帶頭真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強調,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需要完善制度機制。天津市政協深入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政協黨組要求,落實市委政協工作會議部署,把黨的建設作為重中之重,以建立市政協黨組成員與區政協黨組成員談心談話制度為抓手,切實加強對區政協黨建工作指導,積極探索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新舉措。
一、 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廣泛性,做到應談盡談。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人民政協黨的建設工作的若干意見》要求,上級政協黨組在指導下級政協工作中應當把黨的建設作為重要內容。落實這一要求,是市、區政協黨組成員的共同職責。市政協黨組成員分頭深入2-3個區政協,在每個區利用一整天時間,與區政協黨組成員逐一談心談話,與部分黨外駐會副主席也進行了溝通交流。
二是注重針對性,堅持問題導向。在談心談話前,市政協黨組深入分析區政協黨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量體裁衣”,列出清單,制定總體方案,明確談心談話主要圍繞發揮黨組領導作用、落實管黨治黨責任、提升黨建工作質量、持續凈化政治生態。
三是注重深入性,營造寬松氛圍。以往市政協黨組成員到區政協調研走訪,一般采取開會座談的形式,交流很難深入,問題很難說開。談心談話則采取“一對一”、“面對面”的交流溝通方式,不安排第三人在場,不對談話時間做硬性規定。市、區政協黨組成員一杯清茶、促膝而坐,既從黨內同志的角度談思想、談工作,又從知心朋友的角度拉家常、傾訴真情實感,談出了真心話、貼心話、交心話。
四是注重雙向性,平等坦誠交流。在談心談話過程中,市政協黨組成員既指出區政協黨建工作中的差距不足,提出整改意見,確保指導有力有效,又注意征求區政協對市政協黨組的意見建議,虛心聽取他們對市政協指導工作的期望和訴求。
五是注重實效性,推動改進工作。我們堅持談心談話瞄著問題去、對著問題談,一針見血指出各區政協黨組及黨組成員在思想認識、責任擔當、作風建設、廉潔自律等方面的問題,從加強政治建設、提高履職能力、落實黨建責任、建設模范機關等方面提出中肯意見,切實把問題談開、把意見談透、把思想談通。
二、 初步成效和體會
一是談心談話增強了責任,有利于強化區政協黨組成員管黨治黨責任意識。通過談心談話,我們講清了新時代政協黨建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說細了區政協黨組主體責任、黨組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黨組成員“一崗雙責”。
二是談心談話增強了擔當,有利于區政協黨組充分發揮在政協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重要作用。通過談心談話等,推動區政協黨組更好擔負起實現黨對人民政協領導的政治責任,牢固樹立“一線意識”,強化責任肯擔當、提高能力善擔當、模范帶頭真擔當。
三是談心談話增強了自律,有利于推動全市各級政協政治生態持續凈化。通過談心談話,我們及時指出區政協黨組在黨風廉政建設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加強對區政協“關鍵少數”的教育提醒,引導其守住法紀底線、追求道德高線。
四是談心談話增強了合力,有利于有效提升人民政協制度整體效能。通過談心談話,區政協認清問題,改進工作。市政協也積極聽取區政協的意見建議,制定21條改進措施清單,集中力量、真抓實改。
四川省綿竹市政協主席侯光輝:
院壩坐好好說 大家事商量做
——“院壩協商”有力推動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院壩協商”讓群眾有序參與到基層治理之中,共同協商、推動解決了一些黨政所想、群眾所盼的基層治理難題,讓政協走進基層,走近群眾,有效提升了基層政協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綿竹市政協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自覺堅持黨對政協工作的全面領導,牢牢把握人民政協性質定位,注重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搭平臺、建機制、立規則,推進政協協商向基層延伸,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2019年8月,綿竹市成為四川省政協“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試點縣(市),目前已開展各類協商活動36次,創建了具有綿竹特色的“院壩協商”品牌,被市委列入全市基層社會治理三大試點之一,取得了政協參與基層治理的初步成效。
一、 開展“院壩協商”的初衷
四川農村把院落房前屋后的平地稱作“院壩”,我們把在群眾身邊開展的富有“泥土味”的小微協商叫做“院壩協商”。
工作中,我們發現,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難點在村鎮,大量的民生民事需要協商解決。“院壩協商”應勢而生,我們嘗試搭建民主協商的平臺,暢通委員與群眾交流渠道,充分發揮縣級政協在宣傳政策、化解矛盾、推動問題解決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協力破解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難題。
二、 開展“院壩協商”的主要做法
一是搭平臺。綿竹市成立了由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基層協商民主建設領導小組,建立了由政協主席任主任的指導委員會。“院壩協商”堅持以政協為主導,以委員為主體,在村社區成立由政協委員+有威望、有影響的人士組成的協商議事會,由委員擔任召集人。組建專家人才庫,提高協商成果的科學性。建立具有鮮明特色的議事場所,統一懸掛“院壩協商”LOGO,增強“院壩協商”的嚴肅性和儀式感。
二是建機制。我們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的原則,指導鎮村搭臺子、想法子、找路子,統籌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各鎮(街道)成立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委員會,鎮街有關負責人擔任政協專委會兼職副主任,建立委員聯絡點,形成聯絡點、人才庫與鎮村協商平臺的有機結合,構建覆蓋市、鎮、村三級的政協協商工作網絡,實現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機銜接。
三是立規則。準確把握“院壩協商”定位,協商議題選擇堅持“兩議三不議”,即議事關村社區發展和群眾高度關心之事,不議有悖于公序良俗的、法規明文規定的以及個體利益糾紛之事。堅持小事簡議、急事快議、大事重議的協商原則,建立調研走訪、議事流程、協商規則和協商成果轉化運用等制度,形成可操作的“院壩協商”模式。
三、 “院壩協商”成效初顯
一是委員的履職能力得到提升。綿竹市212名政協委員分組參與到“院壩協商”活動中,到基層、搞調研、進村入戶聽民聲,目前走訪群眾1200余人次,收集民意530余條,形成協商成果建議67條,“院壩協商”成為委員履職的“新平臺”,委員“四種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二是助力基層治理能力得到提升。“院壩協商”讓群眾有序參與到基層治理之中,共同協商、推動解決了一些黨政所想、群眾所盼的基層治理難題,如玉馬社區通過“院壩協商”,整合央企移交地方資產,建成面積達510㎡的小區養老服務中心,解決了3000余名群眾期盼已久的民生問題。
三是政協的影響力得到提升。“院壩協商”讓政協走進基層,走近群眾,有效提升了基層政協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棚花村議事會代表深有感觸地說,“‘院壩協商’讓我們感到政協委員就在我們身邊”;玉馬社區小區全體業主寫來感謝信,送來“為民解憂、心系百姓”的錦旗。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政協 協商 委員 工作 黨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