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聚焦
從農家樂餐桌看供給側之變——重慶巫山農業供給側改革見聞
這是2018年4月17日拍攝的位于長江邊的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景象(無人機照片)。近年來,曲尺鄉通過發展脆李、臍橙等高效特色產業,幫助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在重慶市巫山縣當陽鄉玉靈村,農家樂餐桌上的土飯菜,竟成了“七色彩虹宴”:紫土豆、紅糙米、綠野菜、黃炒蛋……令人賞心悅目。
“別小看這些土飯菜,每一道背后可都是一個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故事。”當陽鄉黨委書記王鑒鑫說。
他指了指餐桌上的涼拌紫土豆絲:“這個土豆不但顏色跟普通土豆不同,吃起來口感也不一樣,是可以生吃的土豆。以前,村里并不產紫土豆,是2015年才從甘肅引進的新品種。”
“那一年,返鄉創業的退伍軍人胡華到甘肅考察,他覺得這個品種不錯,就想引進來。重慶市農科院的專家了解情況后,多次到現場技術指導,終于讓紫土豆在玉靈村扎了根。”玉靈村黨支部書記石德華接過話茬。
小小的紫土豆剛扎下根,就開始釋放出大效益。“普通土豆一塊多一斤,紫土豆賣到六七塊一斤,品種一變,價格翻了好幾倍。”石德華說,現在村里發展了300畝紫土豆,帶動了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眼下種植規模還在不斷擴大。
重慶市巫山縣當陽鄉玉靈村一農家樂的工作人員在準備菜品(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重慶市巫山縣當陽鄉玉靈村一農家樂的工作人員在上菜(7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正說著,農家樂服務員又給每人加了一碗紅糙米飯。“別看紅糙米飯吃起來沒有普通米飯香,但它的營養價值和價格卻比普通大米高不少。”當陽鄉長李雪峰說,紅糙米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同時,由于含糖量低,也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紅糙米也是兩年前才引進的新品種。”石德華娓娓道來,“2018年,紅糙米作為扶貧項目進村,在重慶市農科院的精心指導下,最終在村里成功‘定居’。如今,紅糙米種植規模達到200多畝,帶動了2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
石德華自豪地說,由于營養價值高,紅糙米供不應求,還沒有產出來,就被人預訂一空,一斤可以賣到20多元,畝產值上萬元。
聽到大家聊得很熱鬧,農家樂負責人李正才也忍不住參與進來:“我們農家樂的飯菜不但看起來好看,而且吃起來健康。到了我們玉靈村,不但可以看到集峽谷、瀑布、溪流、溶洞等于一體的秀美風光,還可以品嘗到五顏六色的生態飯菜,既‘養眼’,又‘養胃’。”
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村民在家中分揀脆李(7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工作人員在重慶市巫山縣曲尺鄉龍洞村一果園內采摘脆李(7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當陽鄉玉靈村的農家樂餐桌,只是巫山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一個縮影。”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說,近年來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巫山縣大力發展脆李、臍橙等高效特色產業,將長江兩岸打造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四季有花賞、有果摘,種下的果樹既是生態林,又是經濟林,既是景觀樹,又是搖錢樹,讓數以萬計的群眾脫了貧、致了富。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農家 土豆 重慶市 巫山縣 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