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八一建軍節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八一建軍節
▲1949年8月1日的《人民日報》刊發了《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一文。
▼8月2日的《人民日報》詳細報道了前日建軍節的慶祝盛況。
1949年8月1日,北平迎來了和平解放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建軍節,北平市人民、衛戍部隊和社會各界紛紛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慶祝人民解放軍建立22周年。
毛澤東親筆修改
新華社社論
1949年7月31日,新華社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立22周年而寫的社論稿呈報毛澤東主席審閱。毛澤東在文稿上加了三段話:一、南昌起義及當時全國各地的許多起義,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決定的……二、這個軍隊的成分是工人、農民和革命知識分子……三、現在全國勞動人民和革命知識分子都深切地信賴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
毛澤東指出,22年的人民解放戰爭告訴我們,在任何一個驅逐敵人建立人民政權的區域,必不可免地要經過一個困難的時期。這種困難是能夠克服的,但須付以必要的時間和艱苦的努力。有些地方有幾個月或者一年的時間就夠了,有些地方則須經過兩年、三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使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項工作完全脫離敵人所造成的舊的混亂的軌道,而完全走上新的鞏固發展的軌道。毛澤東說,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不管什么樣的困難也不怕,人民解放軍的22年的斗爭史給了我們這樣一種經驗和信心,只須共產黨、人民解放軍和全國人民明了自己所遇困難的性質,堅決地執行克服困難的各項根本政策,我們就能達到目的。毛澤東還將原標題《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改為《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毛澤東文集》第五卷)。
《人民日報》于1949年8月1日在一版頭條位置發表了這篇社論。社論回顧了中國人民解放軍22年來的斗爭歷程,指出:第一,人民解放軍是在中國近代無產階級先進政黨即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軍隊。第二,人民解放軍是有思想的同時也就是有崇高理想的軍隊。第三,人民解放軍是建立在民主基礎上的有高度集中紀律的軍隊。這三個特點乃是毛澤東同志的政治路線與軍事路線在人民解放軍中的領導所達到的結果。
衛戍部隊授旗閱兵
為慶祝八一建軍節,8月1日,華北軍區所屬各部隊在駐地舉行授旗典禮和慶祝會。在北平各部隊于8月1日至3日,以師為單位分別舉行授旗典禮,由華北軍區首長代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授旗和檢閱部隊。
8月1日上午,華北軍區平津衛戍司令部獨立第208師舉行慶祝“八一”暨授旗閱兵大會,華北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授旗并閱兵講話。他在《解放軍進行曲》的軍樂聲中,把四面軍旗授予該師及所屬各團首長。接著舉行莊嚴的閱兵式,全體指戰員精神抖擻,豪情滿懷。他們身著綠色軍服,頭戴鋼盔,鋼盔上鑲著紅色金邊的五星軍徽,攜帶的武器多是繳獲敵人的,各式各樣。他們邁著整齊矯健的步伐走過閱兵臺,聶榮臻在典禮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講到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我們“上下一致,只有一個堅強的信念與決心:跟著毛主席走!”這時全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全體指戰員在師政委蘇啟勝的帶領下莊嚴宣誓,表達了人民解放軍保衛祖國和人民的堅定決心和堅強信心。
華北軍區平津衛戍司令部獨立第207師在北平西苑機場也舉行了莊嚴的授旗閱兵典禮,華北軍區政治部主任羅瑞卿主持。閱兵臺上高懸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巨幅畫像,臺上還豎著一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臺口兩側懸掛著巨幅標語“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堅強的戰斗隊”“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軍而努力”。羅瑞卿授旗并向全體指戰員訓話,師政委鄒衍帶領全師宣誓。
軍委鐵道部全體職工2000余人也于8月1日在鐵道部大禮堂舉行慶祝大會。
各界舉辦慰問活動
1949年8月1日,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聯名致電中共中央,慶賀八一建軍節,表示愿意加強團結,促進統一,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軍學習。賀電說:“這支真實的人民革命武力,由于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經受了22年的艱苦鍛煉,在今天已經茁壯堅強,不僅是中國人民民主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柱,而且是世界持久和平的一個重要的保障了。”
華北人民政府致電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暨人民解放軍各野戰軍全體指戰員,表示祝賀。賀電說:“回溯我人民解放軍自建軍以來,經歷過偉大的革命勝利,同時也經歷過嚴重的革命困難,在火與血的考驗和鍛煉中,終于建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無攻不克的鐵的隊伍。”
中華全國總工會向全國工人發出開展八一建軍節慰問部隊的號召。產業界民主人士孫起孟、閻寶航及北平市工商界人士劉一峰、傅華亭、陳蔭棠、凌其峻、孫孚凌等捐款65.9萬元。北平被服廠第四縫紉部職工會的工人們捐款1.79萬元。中共北平市委、北平市人民政府分別在國民戲院與大華影院招待居住在北平的烈屬、軍屬與榮譽軍人。北平各影院也在8月1日對部隊官兵免費開放。
8月1日晚7時,北平市人民政府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舉辦慶祝“八一”晚會,3500余人參加。葉劍英市長報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22年的奮斗歷史和經驗,之后是人民文工團演出,最后放映蘇聯影片《鋼鐵意志》。
萬人參觀英雄史跡圖片展
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政治部華北畫報社自1949年8月1日至10日,在北平中山公園舉辦抗日戰爭及人民解放戰爭史跡圖片展。
據1949年8月2日的《人民日報》報道,圖片展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華北野戰軍及其前身八路軍的輝煌戰績。抗戰時期,八路軍115師一部在師政委聶榮臻的率領下挺進五臺山,創建晉察冀抗日根據地;三年解放戰爭,華北軍區野戰軍以傷亡近24萬人的代價,取得了殲敵101萬人的輝煌勝利。至1949年2月全軍整編,華北軍區野戰軍已有27萬余人,轄3個野戰兵團、11個軍。照片中戰士們轉戰在崇山峻嶺和漫天冰雪中,跨過原野,涉過冰河,架起云梯,奮勇登城,一張照片就是一個戰斗場面。
第二部分為民兵和八路軍并肩作戰。照片展示了民兵配合八路軍作戰的戰斗故事,搬運滾木、扎草人、拆橋梁、割電線、翻鐵軌、炸毀堡壘,創造著名的地雷戰、地道戰,建立白洋淀水上游擊隊——雁翎隊。
第三部分為軍民魚水情,展示了八路軍組織訓練民兵,幫助老百姓修蓋房屋、筑堤防洪、抗旱點種等生產生活場景,并有工人、農民踴躍支援前線的圖片展示,表現了兵民是勝利之本。
第四部分為戰利品展示,展出了美制火箭筒、機槍、榴彈炮、摩托、坦克、飛機、步槍。
生動的英雄史跡圖片展吸引了數萬人參觀,僅開展第一天,參觀者就達1.2萬余人。
圖片素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八一軍旗是怎樣誕生的?
丁璐
1927年南昌起義時,起義部隊曾打出一面紅旗,“八七會議”決定發動秋收起義后,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并設計了工農革命軍的軍旗:旗幅為紅色,象征革命;軍旗中央有一顆白色五角星,代表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星內嵌交叉的鐮刀斧頭,表示工農大眾緊密團結;旗桿處用白邊,豎寫“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的字樣。
抗戰全面爆發后,八路軍和新四軍不再打統一軍旗,而由各根據地和各部隊自行制作軍旗。抗戰勝利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統一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當時并未設置統一的軍旗。
1948年,中共中央軍委和解放軍總部領導人在西柏坡討論軍隊正規化時,提出了統一軍旗的問題,確定由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軍旗設計工作。經過3個多月的征集,設計小組預選出30多個方案制成樣旗,送中央領導審選。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領導同志看了后都認可軍旗用紅底、旗上有五角星。毛澤東提出:“軍旗上要有‘八一’兩字,表示南昌起義是建軍的日子。”
1948年底,毛澤東看《前衛》特刊時,對封面紅旗上的五星和“八一”標識很感興趣,提供給軍旗設計小組,設計小組根據這個意見設計了三個方案,其中第一個方案是五角星置于左上角,五角星右側為“八一”標識。三個方案提交中央書記處會議審議后,又廣泛征求了各界代表的意見,大家多傾向于第一個方案。周恩來將這一方案提交1949年3月5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審議。3月13日,會議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關于軍旗的決議》,《決議》中明確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應為紅底,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當年6月15日開幕的新政協籌備會議上,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的名義,發布了《公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的命令,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樣式為:旗幅為紅底,長方形,橫豎為5∶4,靠旗桿上方綴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簡稱“八一軍旗”。
編輯:楊嵐
關鍵詞:軍旗 毛澤東 人民解放軍 華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