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 論>議事廳
過建春:補齊短板加快推進海南自貿港建設
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發布,海南迎來千載難逢的全新發展機遇。自由貿易港是當今世界最高水平的開放形態,建設海南自貿港,是習近平總書記兌現向世界承諾“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的具體體現,展示了中國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自貿港建設要求高、任務重、壓力大,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海南全省上下乃至國家相關部門辛勤耕耘,付出艱苦努力,特別是要補齊農業農村發展不平衡、人才短缺、營商環境有待改善等短板,修煉好內功,為加快自貿港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與其他自由貿易港相比,海南自貿港面積最大,且有80%的土地在農村,有60%以上的戶籍人口在農村,一二三產中有20%以上是農業。近年來,海南農村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農村絕對貧困基本得以消除,鄉村振興成效顯著。但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業“小、散、弱”等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農業競爭力不強、效率不高,農民還不富裕,可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未完全建立。建設海南自貿港最大的短板是農村,最難啃的硬骨頭也是農村,需要找到一條有效途徑盡快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將短板轉化為優勢,努力將廣大農村變為自貿港建設的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基地、優質勞動力供給基地、土地等后備資源儲備和供給基地,讓廣大農村成為海南自貿港的民宿文化公園、生態后花園、承接現代生態產業發展的拓展基地。
將短板轉化為優勢,要加快制度創新,破除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農村流動的制度藩籬,推動自貿港城鄉深度融合發展。長期以來,由于農村集體成員和產權結構的封閉性,為入鄉入村創業的外來人才和社會資本、技術等要素融入當地農村發展豎起了一道無形的玻璃墻。要真正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必須打破這種封閉。可以借助我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契機,利用自貿港建設的制度集成創新優勢,分類統籌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推動農村集體經濟混合所有制改革,優化國土空間規劃,將土地變成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吸引人才和社會資本進入農村創新創業、振興鄉村產業的重要載體和資本。
將短板轉化為優勢,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梢栽谵r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礎上,打通廢棄集體公益性建設用地轉化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通道,將廢棄的公益性建設用地作價入股與其他資本合作發展鄉村產業,或租賃給企業經營使用。盤活閑置宅基地,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加快制度創新,探索“3+X”集體經濟混改模式,充分運用海南自貿港政策的放大效應,以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為主體,吸納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圍繞本地鄉村產業發展成立混合所有制企業,承接自貿港各種優惠政策并吸納人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推動鄉村產業振興。
將短板轉化為優勢,要建立其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向農村流動的激勵機制。應利用自貿港建設中允許大膽闖、大膽試的制度優勢,積極為入鄉入村創業者和各類支持鄉村振興工作者提供好的創業環境,給那些回鄉創業、下鄉送醫支教、助困扶貧的人提供較好的住房和生活條件。有條件發展民宿和鄉村旅游的地區可以引入工商資本合作開發閑置宅基地,發展鄉村旅游、開發文化工作室等。在干部選拔使用中,打破所有制和城鄉界限,適度向農村基層工作者傾斜。在政府財政、金融支持政策中,適度向農村創新創業者傾斜。
將短板轉化為優勢,要加強科技對農村產業的支撐作用。要達到自貿港建設高標準要求,農村產業發展必須加快提質增效,這離不開科技的支撐。政府可以將提升熱帶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科技支撐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來抓,提高各個環節的科技支撐能力,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舉措列入海南省下一步的鄉村振興行動方案中。從財稅政策支持、評價激勵導向、組織制度和管理機制創新等方面加以扶持引導,鼓勵更多科研機構、社會力量參與,激發企業提質升級的內在動力。(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海南師范大學副校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