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北京:集中隔離場所污水需消毒后再排放
近日,《醫務人員傳染病個人防護技術規范》《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范》《呼吸道傳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術規范第1部分:通用要求》《呼吸道傳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術規范第2部分: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4項北京市地方標準在市市場監管局網站征求意見。征求意見工作將一直持續到7月29日。
無通風條件建筑應停運空調
疫情期間,中央空調到底能不能開?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常態防控下對集中空調通風系統管理要求的提高,此次征求意見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衛生管理規范》特別增加了呼吸道傳染病期間的防控要求。
比如,在疫情常態防控期,空調通風系統的送(回)風過濾器,應定期清洗消毒,必要時更換。空調區內人員密度高、流量大和人員健康狀況復雜的,全空氣系統空調機組過濾器,應每周消毒不少于2次;空氣-水系統和多聯機的濾網等部件,宜每月消毒1次。而如果是處于疫情暴發期,則需加強建筑物內通風換氣,空調通風系統均應按最大新風量模式運行;空調區既無外窗,又無機械通風的公共建筑物,其空調應停運。
不宜對室外環境大規模消毒
消毒作為切斷傳染病傳播途徑的有效方法,是控制傳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此次征求意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疫情防控消毒技術規范》系列標準從消毒原則、消毒方法、重點消毒對象、消毒頻次、環境清潔措施要求、消毒效果評價等方面,對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學校、公共場所、會議場所、救護車輛等重點領域消毒工作加以規范。
按照正在征求意見的規范,消毒應根據風險等級和消毒要求進行,防止過度消毒。原則上不宜對室外環境開展大規模的消毒,不宜對外環境進行空氣消毒,不宜直接使用消毒劑對人員進行消毒,不得在有人條件下使用化學消毒劑對空氣進行消毒。
由于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經呼吸道飛沫或氣溶膠傳播,也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因此重點消毒對象主要是空氣、各類環境物體表面和手。以室內空氣消毒為例,應以自然通風為主,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每日不應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鐘。在外界溫度適宜、空氣質量較好的條件下,應持續開窗通風。對于無法通風或通風不良的室內空氣宜采用機械通風,也可使用空氣消毒機。
集中隔離場所消毒有規范
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應怎么消毒?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污水、糞便甚至垃圾會不會“外流”?記者注意到,正在征求意見的規范提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場所的污水,在進入市政排水管網前,應進行消毒處理。如果沒有獨立化糞池,則用專門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處理后再排放。垃圾臨時存放點每日消毒1至2次。床單、被套、枕套、毛巾等紡織用品,應一人一換一消毒。就算是快遞,外包裝也要用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15至30分鐘,由工作人員統一接收后交給醫學觀察人員。
正在征求意見的《醫務人員傳染病個人防護技術規范》,結合近年來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以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突發新發傳染病疫情處置經驗,提出將采取“低、中、高、極高”由低至高的四類防護等級,并根據防護等級選擇相應的防護裝備。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消毒 集中 場所 通風 中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