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張偉潮:且琢且磨 栩栩如生
【絕活看點】
張偉潮設計龍頭、雕刻制作獨具匠心,紙上畫完圖,龍頭模樣便可現身腦海,如何雕刻自然心中有數;他制作的龍頭,每一處都細膩光滑、銜接得當,做一個少則耗時四五天、多則二三十天。
“阿潮,快完工了嗎?”在廣州黃埔下沙村的一個祠堂里,80后龍頭雕刻師張偉潮(上圖)聽到人們前來詢問制作進度,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續龍須、裝龍髯、安龍珠……一系列的裝飾工序,快速熟練,不出一刻鐘,一只栩栩如生、威風神氣的龍頭就成型了。
對于龍舟而言,龍頭和龍尾是關鍵,是可拆卸的獨立部件,一般常年放在祠堂,端午前才會重新鑲嵌在龍舟上。
手工制作龍頭龍尾,技藝復雜,要經歷設計、選木、開樣、粗雕、細雕、打磨、上漆、拋光等十多個步驟。“設計部分絞盡腦汁,工藝部分細致入微,整個過程需要頗具匠心。”每做一個龍頭,張偉潮都用很長的時間調研、設計,與當地村民溝通,“因為一個龍頭能用百八十年,對一個村子來說,做龍頭是件很隆重的事。”
龍頭龍尾的細節透露的是村子文化,傳承的是村子歷史。不同地方的文化不同,龍頭的用途不同,其配色、設計也會有很大區別。“像東莞地區,龍頭就會偏大,粗線條,而廣州這邊,龍頭就會比較小。競技用的龍頭,就會更加威風、有攻擊性,巡游的龍頭,就會偏溫和,隱約透出笑意。”
平日里,張偉潮也會從日常生活中尋找靈感,天上的云、孩童的畫,都會讓他聯想到龍頭雕刻,甚至從球鞋的線條、紋理,他也能受到啟發。
“紙上畫完圖,整個龍頭的立體模樣就已經在我腦海里,每一個位置和環節該如何雕刻,我都心中有數。” 制作出來的龍頭每一處都要細膩光滑、銜接得當,張偉潮做一個少則耗時四五天、多則二三十天。
從小就喜歡龍舟運動,因為父親也做這一行,小時候的張偉潮就觀察、琢磨龍舟。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偉潮開始雕龍頭,他的作品精致生動,在行業里名氣漸長,訂單紛至沓來,于是他辭掉了原本穩定的教職工作,專心雕龍頭。至今,距他接到第一個龍頭訂單,已經十多年。
現在,來找張偉潮的,不僅有國內的龍舟隊,還有海外的華僑和外國人,這也給了他比較大的發揮空間,從顏色的選取到線條的走向,張偉潮反復思索、創新,像是香芋色、漸變色等少見元素,也會在他的作品中出現。
與此同時,張偉潮更沉醉于龍舟背后的文化。早在2006年,他就在網上創立了一個名為“廣州傳統龍船協會”的組織,匯集近100名龍舟愛好者。后來,隨著人數增多,該組織2013年在民政局正式注冊,更名為“廣州市龍舟傳統文化促進會”。
“許多龍舟隊的負責人都是80后、90后。”張偉潮認為,“這種文化到頭來還是需要年輕人繼承,因此我們不能一直墨守成規。”雕的是龍頭,用的是技藝,聚的是人心,傳的則是文化。現在,張偉潮正打算將雕刻手藝申遺,讓龍舟文化得到更多人喜愛。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龍頭 張偉 龍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