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雙向發力的天津實踐>住津全國政協委員風采 住津全國政協委員風采
布局“國家藍水工程”,增加新水源,保障水安全
布局“國家藍水工程”,增加新水源,保障水安全
全國政協委員 自然資源部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所長 李琳梅
水資源問題關系到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受經濟發展、人口增長、氣候變化等影響,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日趨嚴重,已成為各國必須面對的重大資源問題。我國是水資源嚴重短缺國家,資源性和水質性缺水并存,人均淡水資源量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作為經濟發展核心區的沿海地區缺水形勢尤為嚴峻,55個沿海地級市中51個缺水,12個海島縣全部缺水,現主要依靠調水、地表水、地下水解決水短缺問題。華北地區由于大量超采地下水,整個華北平原形成了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區,地下水超采面積已達18萬平方公里,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引發了地面沉降、海水倒灌入侵水、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面對日益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研究認為,當前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單純依靠存量已不可行,必須要轉換思路通過增量水源來破解這一難題。
海水淡化是水資源的開源增量技術,國際上海水淡化水作為主要增量水源應用范圍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3億多人因此受益。截至2018年6月,全球淡化(海水及咸水)工程規模為9820萬噸/日,約60%淡化水作為市政供水。與南水北調水相比,海水淡化具有占地少、投資小、技術靈活、不受氣候影響等優勢。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例,從丹江口水庫向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供水,規劃平均年調水量95億立方米,遠期到130億立方米/年,靜態投資共1823億元,占地總面積122.48萬畝;但若應用海水淡化技術生產100億立方米/年的淡水,則海水淡化工程總投資約1370億,占地僅1.97萬畝。在水價上,我國海水淡化造水成本與國際水平基本持平,約4~8元/噸,如:董家口10萬噸/日反滲透工程投資約6億元,造水成本4.25元。據青島方面提供的資料,南水北調東線水到青島口門價為2元/噸,調蓄水庫建設、遠距離管網鋪設、移民拆遷、水庫日常管理費用等為5.5元/噸,自來水廠處理成本2元/噸,總成本達9.5元/噸,已高于海水淡化成本。因此,在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時,應將海水淡化作為穩定、優質的增量水源加以統籌考慮。特別是面對水資源短缺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用水需求增加、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供水質量提高之間的矛盾,大力發展海水淡化是解決沿海水資源短缺的現實需要和戰略選擇。
為解決制約沿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瓶頸問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揮海水淡化增量水源和優質水源作用,服務民生發展,保障國家水安全,建議:
一是加強規劃布局。將實施“國家藍水工程”納入“十四五規劃”,布局海水淡化水作為新水源的大型供水工程,彌補我國水資源缺口,提升水資源的量與質,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是提高戰略定位,加強統籌協調。將海水淡化納入國家水資源戰略體系,將其作為沿海缺水城市、海島的第一增量水源加以推進。自然資源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衛健委成立海水淡化工作小組,統籌協調全國海水淡化工作,統籌規劃立項、資金保障、技術保障及水質保障。
二是將“國家藍水工程”作為新水源基礎建設項目,建設3~5個30萬噸/日級以上自主大型海水淡化示范應用工程及配套輸配水工程,開展海水淡化水為市政和工業供水的技術裝備政策分類示范,建立合理的海水淡化定價機制,形成可推廣應用模式。
三是加強創新引領,加大自主研發支持力度。設立國家重大海水淡化科技計劃,集中突破反滲透膜、高壓泵、能量回收裝置等海水淡化關鍵材料裝備,確保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建設海水淡化創新平臺,建立國家級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技術產業中心,推進海水淡化創新示范基地、技術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大型試驗場等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引領力。
編輯:王亦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