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劉旭:秦巴山脈區域要在保護中發展
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為秦巴山脈區域生態綠色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從2015年開始,中國工程院圍繞秦巴山脈生態綠色發展持續開展戰略研究,探討了生態治理的新思路與新路徑。
生態高地與經濟洼地反差強烈
秦巴山脈名山林立、氣勢雄渾、植被優良、雨量充沛,區域內分布3000余種種子植物和400多種野生動物,為我國黃河、長江、淮河三大流域提供了水源保障,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區,被稱為中國的“中央水庫”“生態綠肺”和“生物基因庫”。
同北美落基山脈、歐洲阿爾卑斯山脈一樣,秦巴山脈孕育了眾多舉世聞名的歷史城鎮和人類聚居地,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和中華文明的搖籃。秦巴山脈東西綿延1000余公里,總面積約為3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6164萬,周邊城市地區既是“一帶一路”的關鍵地區,又是支撐我國東西雙向開放的關鍵地區,更是構建我國國土空間平衡發展的關鍵地區。同時,這里也是中國跨省級行政區最多、人口最多的集中連片貧困區,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生態高地、資源富地、文明發祥地與發展滯后、經濟洼地的強烈反差,使得秦巴山脈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非常突出。作為我國生態安全的重要地區和集中連片貧困區,這里的生態治理現代化和綠色循環發展對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全面脫貧具有重大意義。
以強發展促進秦巴山脈大保護
完善和落實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空間體系是秦巴山脈區域發展的基礎。秦巴山脈作為中國中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由6大重要生態斑塊、42處關鍵生態節點、10條河流廊道,以及在關鍵生態節點基礎上形成的兩條生物廊道組成,理應成為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模范和代表。當前,建設生態節點和生態廊道,將生態斑塊修復連接,補充自然保護地緩沖區與廊道緩沖區,優化廊道內潛在自然保護地,提高區域整體連接度和生態源地銜接性,顯得尤為重要。為此,要對原來多頭管理的龐大生態保護地體系切實調整查證,細致慎重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切實優化秦巴山脈的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護空間體系。同時,積極探索可以與生態保護實現雙贏的自然生態系統經營模式,保護好自然保護地內及鄰近的居民利益。
探索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新方式,讓創新成為“點綠成金”的動力源。秦巴山脈地區自然環境獨特、生態資源豐富,當前應依托生態資源,積極發展綠色農林牧漁藥等特色農產品及相關冷鏈、加工、電子商務等產業,建立一批特色明顯、類型多樣、競爭力強的農產品示范基地。此外,還可以發展特色經濟林果種植與加工業、現代復合農林業、生態旅游與休閑業;同時,優化制度政策、完善支撐保障體系,轉型升級傳統制造加工業,培育戰略性新興及高成長綠色產業。
構建以“綠心”結構為特征的區域協同體系,實現泛秦巴區域的共同發展。秦巴山脈與周邊城市地區的協同發展至關重要,而“綠心模式”是空間協同的重要路徑,即將秦巴山脈作為泛秦巴區域的生態“綠心”,在強調山區城鄉綠色轉型的同時,引導山區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周邊城鎮地區疏解,使周邊城市地區形成綠色串珠狀城市發展地帶。要充分凸顯秦巴山脈地區的天然特征,使整個泛秦巴區域成長為國家生態保護與特色創新發展的典范區域,通過環秦巴城市地區的強發展促進秦巴山脈的大保護。
確保戰“疫”戰“貧”兩線攻堅勝利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當前,我們正面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雙重壓力。秦巴山脈區域涉及的5省1市中,脫貧攻堅任務仍然很重。其中,陜西有18.34萬貧困人口,河南有35萬貧困人口,湖北有5.8萬貧困人口,重慶有2.44萬貧困人口;四川還有7個縣、20萬人沒有脫貧出列,甘肅還有8個深度貧困縣、17.5萬貧困人口。受疫情影響,脫貧主體面臨工作進度延滯、戰“疫”戰“貧”兩線攻堅等諸多困難,脫貧攻堅形勢復雜,風險加大。
為此,建議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加強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及時關注返貧戶和新發生貧困戶,提前采取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可考慮增設臨時性過渡性優惠政策,培育脫貧攻堅新業態,強化科技對種植、養殖、特色等產業的支撐支持;實施基建優先策略,重點加強、加快貧困地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加對貧困地區新基建投資力度;加強區域政策性保障,尤其是對湖北疫區給予關照和優惠政策。此外,重點開展就業、易地扶貧搬遷、村集體經濟發展、“志智雙扶”等精準幫扶專項行動,研究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秦巴山脈不僅是秦巴人之秦巴,更是中華民族之秦巴、世界之秦巴。為此,我們必須攜起手來,重新認識、加倍珍惜,文明健康發展秦巴,通過生態治理現代化,確保秦巴區域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
(作者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政協常委,周慶華,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教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秦巴 生態 山脈 巴山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