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聞要聞

堅定信心看大勢 底線思維迎挑戰——專訪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

2020年04月26日 15:25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題:堅定信心看大勢 底線思維迎挑戰——專訪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

新華社記者陳煒偉

今年一季度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國內生產總值等經濟指標出現同比下降。如何看待一季度經濟指標的波動?如何科學研判疫情影響?如何推動中國經濟平穩運行?圍繞這些問題,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近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記者:如何看待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的波動?

盛來運:近日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了一季度經濟數據,受疫情沖擊影響,一些主要指標明顯下滑,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有GDP季度核算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對此,社會高度關注。客觀看待主要經濟指標波動及其所反映的經濟形勢,我認為有幾點應該把握:

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沖擊前所未有,有些是應對疫情必須付出的代價。突如其來的疫情嚴重打亂了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導致經濟出現一段時間停擺,沖擊面和影響程度都是超預期的。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這是1992年有GDP季度核算以來最低速度。面對疫情影響,黨中央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采取了強有力的疫情防控舉措,在較短時間內基本阻斷了本土疫情傳播,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客觀上也付出了一定的經濟代價,但這些代價是必須付出的,否則會帶來更大的經濟社會損失。

第二,盡管經濟出現下滑,但民生保障有力,經濟社會大局穩定。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即使在疫情高峰期,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并沒有停止生產,尤其是與抗疫有關的醫療物資生產能力快速擴張,生活必需品穩定供應,公眾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一季度,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天然氣、原油、粗鋼產量分別增長9.1%、2.4%和1.2%;3月份,口罩產量同比增長超過6倍,酒精產量增長28.3%。

第三,疫情沖擊沒有傷及根本,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盡管疫情沖擊巨大,但沒有傷筋動骨、傷及生產力根本。多年積累的產業體系完整,基礎設施條件完好,超大市場規模優勢明顯,尤其是轉型升級趨勢確立,新動能發展壯大,在此次疫情沖擊下逆勢成長。當前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持續推進、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新舊動能轉換特征明顯,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趨勢不可阻擋。這些支撐要素和經濟內在向上的長期趨勢不會因疫情外在沖擊而輕易改變。

第四,生產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復,彰顯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在一系列宏觀政策作用下,我國疫情防控向好形勢進一步鞏固,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重大項目扎實推進,經濟正在回歸常態。國家統計局快速調查顯示,截至4月9日,規模以上企業開工率超過90%。3月底重點項目復工率達到90%以上。3月份生產需求指標降幅明顯收窄也充分反映經濟回升改善態勢。當然,經濟回升不會一帆風順,需要持續不懈努力。

記者:中國經濟應對沖擊的韌性來自哪里?

盛來運:從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看,我國經濟發展韌性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一是長期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和完備產業體系。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接近100萬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年末鐵路營業里程超過13.9萬公里,高鐵營業里程超過世界高鐵總里程的三分之二,擁有最大規模的信息通信網絡,糧食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這些都是重要發展基礎。另外,我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生產條件不斷改善,具有較強的抵御風險能力。

二是結構調整和動能轉換增強了經濟運行的協調性穩定性。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調整轉型步伐明顯加快,三次產業協調發展、三大需求共同發力的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服務業和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均超過50%。根據一般規律,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以后,居民消費升級會帶動服務業和消費較快成長。我國人口眾多,消費升級方興未艾,這增強了我們應對外部風險挑戰的底氣。尤其是在挑戰中新動能茁壯成長,增強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一季度,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2%,全國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5.9%。以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在這次抗疫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是精準有效的宏觀調控。長期發展中,黨和政府不斷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積累了豐富的宏觀調控經驗。面對疫情影響,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及時出臺階段性減稅降費、增加金融專項貸款和再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和生產生活秩序恢復,成效持續顯現。

四是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有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疫情面前,黨中央加強協調,統一調度,集中力量支援武漢和湖北,由財政托底全力支持患者免費治療,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

記者:對比非典和國際金融危機等,此次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何不同?短期內需要防范哪些風險點?

盛來運: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比非典和國際金融危機,此次疫情影響范圍更廣、沖擊程度更深、持續時間更長。具體表現在:一是具有廣泛性。疫情對我國各地區、各行業都產生不同程度影響,加之全球疫情大流行,波及范圍前所未有。二是具有復雜性。當前國際國內因素疊加共振,生產需求下滑并存,經濟循環不暢,就業壓力上升,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三是具有持續性。國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但國際疫情發展對全球經濟的巨大沖擊還在發展演變,二次沖擊的影響在拓展,這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對此必須保持清醒的認識。

從近期看,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需要關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復工難達產問題突出。快速調查顯示,雖然企業復工率較高,但不少企業并沒有達產,經濟循環不暢,企業生產能力難以有效發揮。二是就業壓力上升。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高于上年同期0.7個百分點,近兩成的就業人員處于在職未上班狀態。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壓力較大。三是外貿外資發展面臨挑戰。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多國經濟出現停擺,世界經濟陷入衰退,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劇烈波動,我國穩外貿穩外資壓力加大。四是企業生產經營和產業鏈穩定受到沖擊。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38.3%。上下游、大中小配套企業復工復產進度不平衡,加之境外疫情擴散,產業鏈“堵點”“斷點”增多。對這些問題要高度重視。

記者:如何應對疫情短期沖擊、防范化解潛在風險?宏觀政策如何更好發力,推動經濟平穩運行?

盛來運:面對復雜局面,我們既要堅定信心,看到疫情不會動搖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實基礎和發展趨勢,更要堅持底線思維,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以更大力度宏觀政策對沖疫情影響,防止階段性沖擊演變為趨勢性變化。近期中央已經明確了做好經濟工作的大政方針和具體決策部署,關鍵在于抓好落實。我認為理解和貫徹落實中央精神要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是加大宏觀政策對沖力度,努力穩住經濟基本盤。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是當前形勢下的重中之重,穩定經濟基本盤是首要任務。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空前的外部沖擊,必須加大政策對沖力度,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增強宏觀政策合力,扎實做好“六穩”工作,擴大有效需求,暢通經濟循環,促進經濟平穩運行。

二是突出保就業保企業,全力做好“六保”工作。穩是大局,保是關鍵。只有居民就業、基本民生、市場主體、糧食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基層運轉保住了,經濟社會大局才能穩住。要始終堅持就業優先,有針對性地援企穩崗,做好大學畢業生就業和研究生擴招。更大力度為企業排憂解困,推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復工復產達產,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只有企業或市場主體保住了,就業或民生等才能真正保住。

三是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增強經濟內生動力活力。要在穩的前提下積極進取,穩中求進,化危為機,以進促穩。要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把解決短期問題和化解長期矛盾相結合,把應對外部挑戰和破解內部難題相結合,在深化“放管服”等關鍵領域改革上下功夫,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升開放水平,在加快產業升級發展、培育壯大新經濟新動能上久久為功,不斷釋放發展潛能,推動高質量發展。

四是集中力量打贏脫貧攻堅戰,著力補齊全面小康短板。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大的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全面收官帶來新的挑戰,剩余脫貧攻堅任務艱巨,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加大。越是面臨困難越要補齊短板、兜底民生,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聚焦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和農民增收等重點環節,推動脫貧攻堅目標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經濟 疫情 沖擊

更多

更多